马来西亚从1957年独立以来发生过不少种族起冲突的事件,最让人刻骨铭心的莫过于1969年的 “513事件”。“513事件”的发生让本地政府更重视种族问题。从总总发生过的事情及历史,我国现任首相拿督斯里纳吉在2009年4月3日出任大马第六任首相同时他也宣布 “1 Malaysia(一个大马)”为最新概念。
一个大马的概念是注重于全民的团结,巩固国家的稳定,同时推动国家及人民朝往更繁荣的前景迈进。一个大马强调各民族之间的接纳,即是一个种族愿意接受另一个种族的独特性,促使国内各族人能在一个互相尊敬的环境和睦相处,不分你我的打造一个团结的社会。
华文媒体在本地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我认为本地华文媒体对马来西亚建国和爱国情操的培养扮演着正面多于负面的影响但却把华人跟其他种族分化开来。
从最近发生的 “226反稀土行动”来看,本地各大媒体的大事报导关于稀土在本地建厂一事让许多大马的子民都跳出来反对政府的决策。华文媒体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把有关 “反稀土活动”的讯息带给民众,让民众对这个课题有进一步的了解。除了绿色集会2.0,很多不能到场参与的人民都纷纷在脸书上换上 “Stop Lynas, Save Malaysia”或是绿色为主的图片来响应绿色集会。绿色大集会除了在关丹进行以外,其它州属也设有集合地,让当地民众可以参与,为国家出一份心意- 拯救大马及万众一心保卫家园。
往 “净选盟709大集会” 事件看,“净选盟709大集会” 是要一个干净与公平的选举制度而引起的集会。媒体对 “净选盟709大集会” 的大事报导引起民众们对此课题的关注。在媒体的协助下,大马子民都大略明白拥有一个干净与公平的选举制度的重要性,所以,民众纷纷站起来以团结是力量的行动告诉政府人民的想要。因为爱国,人民深爱着自己的土地尽管冒着危险也要站出来出一分力量,参与集会。有了媒体的一臂之力,“709大集会” 获得热烈的回响与支持。参与 “净联盟709大集会” 的民众不是反政府,他们要的只是一个没有被政治权利干扰的选举。从中我们可以看见的是人民透过媒体散发的讯息来做出回应。“净联盟709大集会” 的目的是要维护大马人的利益,让本地人有一个公平和民主的社会。
至于负面影响,在21世纪的网络时代,为了方便及提高竞争力,往往第一手新闻都是现在网络先刊登出来。除此之外,任何一个人都有发布讯息的权利,该讯息没有办法经过审查就被传开了。不管在世界任何角落的读者,只需要一个点击就可读到该报导。可悲的是网民常在在没经过判断及求证下选择相信了真假掺半的讯息。很多时候民众因为太相信媒体所报导的而没有去进一步的分析事实,只是盲目的相信及跟从媒体。这种现象成为立法者及政府的忧虑因为发布讯息者的身份可以被隐藏。有些散播出来的政治讯息无形中构成对国家的危害。
本地华文媒体对马来西亚的建国和爱国情操的培养有着正面及负面的影响,但我觉得正面的影响多于负面。媒体一向被视为大众或人民与政府之间的桥梁。通过媒体,人民可以很清楚的知道政府的消息及行动;政府也可以透过媒体来了解人民的想法及观点。人民透过媒体的报道知道本地的各种消息和动态,当政府或私人领域计划某种方案时,人民可以即时给予回应来表达他们的立场。当稀土厂事件发生时,许多人民站出来反对稀土厂在关丹建设是因为稀土会造成辐射而影响本地子民的安全。透过媒体的报道把消息散播出去让其他反对该活动的“有心人”一起站出来,团结一致的向政府说不。在这事件中,民众为了国家及下一代人的安全而勇敢的站出来。除了参与集会,不能到场的民众也透过媒体如网络来支持该活动,希望自己可以为心爱的国家出一份力来保护它。强打着“反稀土,救大马”的口号,从这我们可以看见华文媒体在建国和培养爱国情操扮演着正面的影响,华文媒体的报导让华人站出来保护国家和家园。
至于华文媒体协助华人融入这多元种族的社会还是把华人跟其他种族分化开来,我觉得是后者来得较强。
首先,在 “肯德基员工打顾客” 的事件中,受害者是华人而该员工是马来友族同胞。事发原因是因为顾客 等了一个小时,可是当排到他的时候炸鸡却售完,该顾客因为买不到炸鸡而生气的质问了员工而引起的风波。该友族同胞不耐烦下除了打顾客,还以敏感字眼 “猪” 来骂当事人。当这事件被华文媒体及网络媒体报导出来时引起了许多华人透过各种频道来痛骂该友族同胞。其中有人以 “马来人欺负华人” 来评论此事件,简单的殴打事件却演变成种族课题。
“回中国论”不再是新鲜的话题,可是常会被华文媒体大事报导,炒得火辣辣的的。“回中国” 的事件包括有:三合港斯里峇里中学,一名印裔女教师在中四班教导历史课时,疑因学生无法回答问题,一时气上心头脱口而出,叫班上的华裔学生回中国 (中国报,2011)、吉打州武吉士南卯某国中学生声称,此校校長翁古阿茲南禁止非马来学來生齋戒月期间在学校吃东西,並挑战非马来学生若对此规定不满,可以直接购买机票返回中国 (光明日报,2010)、自诗布朗再也中学的受害学生陈世铭(19岁)日前声称被印裔训导主任以暴力对待、骂他白痴及叫他回中国(光华日报,2011)等的“回中国论”引起华人的愤怒。许多华人为了维护自己民族的利益纷纷在报纸杂志评论或是通过电子媒体来宣发不满。
马来西亚土权主席兼巴西马国会议员拿督布拉欣阿里在举办新春团拜时犯了华人的避忌,在新年期间派白包给乐龄人士。本地各大华文报都有报导有关消息引来各界华人的注目。布拉欣阿里被本地华人说他不尊重华人、对于华族的文化及传统毫不了解、缺乏民族之间的敏感等。之后更有报导指出布拉欣阿里 “不但没有认真感受华人的强烈反应,反而把原本是自己的失误,说成是别人的夸大”(雪州时报,2012)。布拉欣阿里发现失误后解释他是希望可以用白包及十令吉带出 “白里透红” 的好意头,他的解释在被媒体传播出来后遭到被华人痛骂不尊敬华人、破坏种族和谐、伤害华社等。
从以上的案件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知道华文媒体并没有协助华人融入本地多元种族的社会。华文媒体对于华人利益受威胁的课题常常大事报导来引起各界华人的关注。。当华人被其他种族骂 “回中国” 时,本地华人都能感受到自己不被尊重,在这个国家里华人没有地位等负面想法而渐渐的对其他种族产生种族歧视。当华人没其他种族殴打时,华人会痛骂其他种族的人。这些报导加强了华人与华人之间的团结而把华人与其他种族分化开来了。
华文媒体在对马来西亚建国和爱国情操的培养和协助华人融入多元化的社会中扮演着两种不一样的角色。我会觉得在马来西亚建国和爱国情操里华文媒体起着正面多余负面的影响。当媒体报道一些关于某个计划需长期进行,后遗症是将为马来西亚子民带来各种不良影响,当民众接受到有关讯息时他们会有想要保护自己家园的概念而站为自己争取利益,其中包括办各种不同的活动如:集会,辩论,签名计划等。可是,爱国并不代表可以融入其他种族的多元社会。打个比喻,很爱吃面包的人可不代表什么配料的面包都爱吃。有人可以一天三餐吃面包可是却接收不到豆沙面包的味道。本地华人可以为自己的家园站出来,可是当媒体报导华人受欺、不受尊敬等谣言时,华人会挺华人因为本地华人只占了23-26%,本地华人在媒体的煽情报导下会感觉到自己在本地的地位不稳固而害怕被其他种族欺压。
结论
本地华文媒体在建国和爱国情操的培养中,起着正负双方面的影响。但对我而言,我觉得前者来得比后者强。在科技网络发达的时代,新闻透过各种媒体传发出来。其中有些新闻可能是被捏造出来的,可是在受到法律的监督下媒体在很多时候都没有发表新闻的自由权,当报道一些比较敏感的话题如马来人及土族的特权、宪法等新闻随时都会被政府禁止出街。所以本地华文媒体所报导的对于建国和爱国情操没什么负面效果反而某些课题如“稀土厂”事件却成功让民众表露出他们爱国的精神。
至于“回中国论”、“白包风波” 或是 “肯德基员工打顾客” 的报导虽然没有直接碰触敏感话题,但华文媒体的报导让本地华人对该事件有更深一步的了解。因此,本地华人对于其他种族有自己的一套想法,虽然因人而异可是种种历史的经历及周遭发生的事情无形中将本地华人跟其他种族分化开来。现任首相推行的一个大马概念是第一步拉近个种族关系的决策。要达成2020的宏愿,一个大马概念把我们与宏愿拉近一大步的距离。除了一个大马的概念,也需要各大媒体及人民的配合才能慢慢的让个种族融合在一起,实现2020马来西亚成为先进国的宏愿。
参考书目:
中国报(2011),无法回答历史课问题,又有老师教学生回国。
2012年3月7日,取自《中国报新闻网》,http://www.chinapress.com.my/node/242693
光华日报(2011),老师动粗叫学生回中国 黄伟益呈备忘录要求教局调查。
2012年3月7日,取自《光华日报电子新闻》,http://www.kwongwah.com.my/index.php?view_type=news&date=20110402&id=18
光明日报 (2010),2中学生投诉-斋戒月校内吃东西-校长叫我回中国。
2012年3月7日,取自《光明日报网站》,http://www.guangming.com.my/node/80179
星洲互动(2012),土權組織團拜派“白包”‧出席樂齡者大喊不吉利。
2012年3月7日,取自《星洲互动网》,http://www.sinchew-i.com/node/272237?tid=873
雪州时报(2012),新年派“白包”的意义
2012年3月7日,取自《雪州时报网站》,http://selangortimes.com/cn/index.php?section=commentary&permalink=20120202120938-ae
光华日报(2012),反稀土,救大马
2012年3月7日,取自《光华日报电子新闻》,http://www.kwongwah.com.my/news/2012/02/24/143.html
文句不够通顺,当中有不少的错字,如第一段的“总总”应为“种种”、内容不断提到的“大肆报道”应是“大肆报道”、第五段的“人民的想要”。。。等等
ReplyDelete很喜欢你用的一句“有人可以一天三餐吃面包可是却接收不到豆沙面包的味道。”,听起来很有新鲜感
再来是你的论述,我觉得你没真正的深入探讨到“大马華文媒體與愛國情操”,内容提及那些活动的意义,你却没说明华文媒体如何用报道来影响大众,只说到媒体们大肆报道把信息传给民众,难道其他媒体就没报导、把信息传给民众?再来是种族分化,马来人对华人不公,难道媒体就不能报道,不然会种族分裂吗?你的个人看法并没有好好举出他们对此能改进的地方。
纯属评论,绝无冒犯之意,谢谢=)
Lena
谢谢你的留言!:)
Delete文句不顺畅及错字的方面我会都留意。谢谢!
至于其他媒体就没有报导、把信息传给民众,这方面我想说的是其他媒体有报导,但是,本地的华人较少会留意所以功效没有比华文媒体在本地华人市场来得有影响力。
“马来人对华人不公,难道媒体就不能报道,不然会种族分裂吗?”,不是不能报导,只是报导出来一定会有某个程度的影响。久而久之,这些负面的看法就会慢慢形成一道与其他种族的隔离墙。:)
但我还是觉得有关“马来人对华人不公”的报导还是需要报导的哦,而报导出来的影响是因为有了那件事的发生而去影响的~只要媒体没加盐加醋今本上还是不会照成负面的影响吧~但我大致上还是明白你的想法了~谢谢解释=)
DeleteLena
第一个论述,莱纳斯集会,我觉得除了让人民对事件有进一步的了解,网上更换照片。可以说说当天的出席人数 =)
ReplyDelete你说爱国并不代表可以融入其他种族的多元社会,那你觉得爱国是什么呢?参加集会?
慧颖
亲爱的慧颖,
Delete嗨,谢谢留言!
在行动上来说,我觉得参加集会是爱国的其中一种表现。参加集会不代表有帮助本地华人融入其他友族的多元社会啊。无可否认各大友族都有参与集会,可是通常集会都有某个指定的目,如 “709”及“莱纳斯”,而不是互相了解各自的文化然后把各大种族融入在一起。:)
整体来说不错,但句子不够通顺
ReplyDelete关于“709大集会”事件,我觉得可以更详细的讲解华文媒体是如何报导或是以什么方式报导此事来团结人民以发挥建国和爱国情操培养的作用。但你在论述中只提到了媒体大肆报导,有点函糊不清。
志荣
谢谢留言!
Delete句子不通方面,我会多加留意。:)
谢谢你的建议,当时做这份作业时间有点紧促所以有很多的不足。多多见谅~
谢谢。:)
句子有些不通畅,例如第五段的“民众纷纷站起来以团结是力量的行动告诉政府人民的想要”。另外,建议你可以对“有人可以一天三餐吃面包可是却接收不到豆沙面包的味道”的这一句话加以解释。因为不太了解你想要影射的是什么~加油^^
ReplyDelete艾薇
谢谢留言!:)
Delete“面包论”我想要表达的是,虽然你很爱某种东西,可是不代表你也可以接受同样系列可是不同的产品。就好比如我很爱国可是我却对其他种族有偏见而不太愿意融入他们的文化。简单一句,“面包论比喻”要映射的是本地各大民族做不到爱屋及乌,即使爱国家也爱其他人民也。:)
翠萍,
ReplyDelete你的正面论述都写得不错,华文媒体的确有提供华人受众爱国的信息。例如,bersih净选盟以及lynas,媒体传播信息让人民为了自己的国家跳出来,很好!
“当媒体报道一些关于某个计划需长期进行,后遗症是将为马来西亚子民带来各种不良影响”
这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