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18 March 2012

陳艾薇:我看《辣死你媽 2.0》





电影《Nasi Lemak 2.0》是一部由黄明志自编自导自演的马来西亚华文电影。参演的本地艺人有歌手龚珂允、马来资深演员Abidah Noor、张少林等人。


《Nasi Lemak 2.0》故事内容讲述一名自称 “黄大侠” 的厨师,从中国厨艺学院毕业归国后,开了一家名为 “清流中餐馆” 的餐厅,专售中华料理。他自喻为一股清流,执着于正宗的中华料理,不喜欢吃大马美食,对非华人餐尤其排斥。与对面马路摆摊卖椰浆饭的马来妇人,Nor更是互看不顺眼。(维基百科,2012)


与此同时,龚家大哥被妹妹和中国籍厨师蓝乔联手陷害,欲夺走他的酒家经营权。双方决定以一场厨艺竞赛选出最终掌权人。于是,龚家大哥的女儿小k向黄大侠求助挑战蓝乔。蓝乔是黄大侠在厨艺学院的同学,比厨艺的话黄大侠略逊一筹。后来,“清流中餐馆” 面临被收购的命运。就在黄大侠一蹶不振之际,他得到了一张 “椰浆饭秘方图”。黄大侠到处拜师求艺,途中他遇见了峇峇娘惹、印度咖喱大师和马来隐士,他们个个都是深藏不露的高人。在旅程中,黄大侠摒弃对马来食物的偏见,最后以 “中式椰浆饭” 对垒蓝乔。


以幽默手法传达信息

电影的前十五分钟,黄明志利用消遣的方式道出了本地华人所遇到的不平等待遇。虽然没有详细地说明事件的始末,但电影却以幽默诙谐的手法讽刺曾经发生在华人身上的不平等事件。例如一名学生向黄大侠表示自己成绩优异,却得不到JPA奖学金、黄大侠说 “不要叫我回中国!”。这些都是曾经在马来西亚闹得沸沸扬扬的事件。


电影也发挥了文化传播的作用。在华文媒体的功能与作用中,文化传播的意义不是一味夸耀自家的文化而是展现出愿意与异族文化相互包容、交流、互动及学习的诚意。希望借此淡化各民族对彼此的极端情绪,实现各个民族和平共存的目的。电影中的主角黄大侠本是个拒异族文化于千里之外、种族主义颇为严重的华人,后来在马来人、印度人和峇峇娘惹的协助下学习制作 “sambal”  的方法。其中有一幕,一位娘惹说:“生在什么国家,就要学什么文化。”。这个旅程让他了解既然生活在马来西亚,各族之间必须相互共存。


此外,电影也希望能够达到呼吁华人将自家文化一代一代传承下去。电影前半段的一首歌曲唱着 “五千年的文化不能就这样放任,华人要挺华人”,暗示着身为华人的我们肩负着传承中华文化的责任。相互融合不表示被同化,我们必须和异族同胞们和睦相处,但不能被异族文化给同化,丢失了自己的文化和特色。电影的结尾,黄大侠提醒自己的同学,记得时时刻刻传承中华文化。也提醒着观众,身为华人,我们有责任将中华文化持续传承下去。


在一个拥有多元文种族的国家里生活,华人首先要学会的就是如何融入社会、如何与异族同胞们和平相处。因此,互相了解成了其中一个培养种族和谐的方法。电影在这方面发挥了大众传媒的社会化功能,为华人学习融入社会的过程进行了机会教育。电影使用幽默手法带出了许多民族的特有文化,像印度同胞的戏剧特色和舞蹈、马来同胞的生活习惯等等。让华人在看电影的时候能够多了解和我们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异族朋友,也希望让华人因此而对异族同胞的文化产生兴趣。


搞笑是这部社会喜剧最主要的元素。除了传达信息之外也为观众提供了供娱乐消遣的软信息。例如,主角在电影中搞笑模仿印度剧集里常见的情节。搞笑的元素增加了电影的活泼度,能够吸引更多年轻族群地收看之余也让电影成了容易接受及消化的娱乐信息。


提倡团结抑或分化种族?


看完了这部电影让我产生了矛盾感。对于黄明志,对他的印象仍然停留在他所创作的《Negarakuku》一曲。黄明志在歌曲中嘲讽马来同胞,讽刺他们带头巾及在清晨祷告的习俗。之后又在《Kawanku》这首歌中用「Melayu Balik Hutan Jadi Sakai」这样的歌词侮辱马来人。由于歌词中对马来同胞的言语羞辱,这些歌曲在马来西亚引起了轩然大波,他也因此成为备受争议的人物。


如今,黄明志拍摄了这部提倡全国人民团结的本土“社会喜剧”。他表示,《Nasi Lemak 2.0》是一部融合大马各族文化、语言、真正鼓吹 “一个马来西亚” 的电影。先是言语上对异族同胞不敬,现在又打着爱国旗号,呼吁种族团结。作为大马人,他不可能不了解人民团结的基础必须建立在互相尊敬的原则上。既然认为马来西亚各族需要团结一致、相互融合,那之前的出言不善不正是在自打嘴巴吗?


另外,《Nasi Lemak 2.0》的主要元素就是紧接不断的笑料。黄明志利用幽默的手法道出个种族的文化特色。例如,在一幕拜访印度同胞的剧情中,他说 “如果找不到印度人,那么他们一定是躲在大树后面或是花丛中。”。融合大马文化的笑点让观众容易吸收也可以避免观众觉得电影像在说教,硬销 “种族团结” 理念。


若说融合大马文化的笑点是这部电影的优势,那么,没完没了的笑料就是电影的劣势了。电影中的笑料泛滥,刚开始观众可能会觉得好笑或是因为某些场景而会心一笑,但当同样的笑料重复出现时,就会变得像是为了搞笑而搞笑,模糊了电影的焦点。


黄明志的搞笑手法不外乎就是前言不对后语、持续重复某些话或动作、模仿或恶搞等。例如,电影中黄大侠辱骂称一名警卫为 “孟加拉人”,然后警卫表示自己不是 “孟加拉人” 而是 “尼泊尔人”。这样的场景共重复了三次,从开始觉得好笑,到后来就变得有点不知所谓了。此外,还有一些难以理解的笑点,像是一个一直吐舌头的员工和看不到头的按摩师。


另外,或许是因为笑料太多,影响了剧情的流畅度,电影感觉上不够集中,像是东拼西凑下完成的产物,有点零零散散。再来,导演黄明志将所有的想法都挤进了1小时30分的电影中,要表达的东西很多,却没有办法详细的叙述全部,使电影观赏起来有种隔靴搔痒、点到为止的感觉。


本土化的亲切感

假如忽略黄明志曾发表过的带有种族歧视意味的作品的话,电影《Nasi Lemak 2.0》的确能够传达种族和谐的重要性。电影并没有以和谐温馨作为主要走向,反而是拍摄出真真实实的马来西亚文化特色。像一夫多妻制的马来文化、融合了华语、客家话、福建话、广东话、马来语和印度语的对白。这些元素都是土生土长的马来西亚人民才能体会的与幽默。这些融合本土文化的幽默感比起可以营造的和谐温馨,相信更能让观众了解异族文化并对它产生兴趣。


此外,“亲切感” 也是《Nasi Lemak 2.0》的另一个主要元素。电影里的情节和人物也许都在我们身边发生或出现过,这份 “亲切感” 或许能引发观众更多不同的感想。主角一开始也和我们当中的某些人一样,认为自己的文化才最值得推崇,与我们不同肤色的种族能避开就避开。后来主角也因为了解团结的重要性而渐渐包容及接受同样生活在同一片土地的异族同胞。我们是不是也能够像他一样呢?




参考文献:
维基百科(2012)。 辣死你妈。 2012年3月12日,取自
http://zh.wikipedia.org/wiki/%E8%BE%A3%E6%AD%BB%E4%BD%A0%E5%A6%88


张燕玲(2011)。《辣死你妈2.0》话题票房皆辣 黄明志:不是在骂政府。(电子版)。联合早报。2012年3月12日,取自http://stars.zaobao.com/pages12/stars111203.shtml

5 comments:

  1. 哎哟 不错哦

    我更喜欢这个

    “生在什么国家,就要学什么文化。”

    加油!

    ReplyDelete
  2. 不错哦...
    我喜欢你个人看法的部分,因为我也这样觉得^^
    继续加油...

    志荣

    ReplyDelete
  3. 裡頭有蠻多你對黃明志的看法哦。
    整體上不錯,有很明顯的立場。
    加油啦~

    ReplyDelete
  4. 我对你的功能和个人看法部分的标题有些混淆哦~不知道你的个人看法是在那一部分开始,也不明白“本土化的亲切感”是结论还是什么~但我和你一样赞同“黄明志的搞笑手法不外乎就是前言不对后语、持续重复某些话或动作、模仿或恶搞等”,这句话!他的电影的确蛮多桥段都在网络上曾经看过了,没惊喜。
    Lena

    ReplyDelete
  5. 功能与例子用得不错~

    你的个人看法都属于比较负面的哦。不过,我认同你的个人看法,看了这部电影也让我产生矛盾感。

    慧颖

    ReplyDele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