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10 March 2012

【馬新華文報業史】彭志榮:華文媒體與愛國情操





马来西亚是个多元种族、多元语文、多元宗教及多元文化的国家。在这个由马来人、华人、印度人三大种族携手争取独立和建国的国度里,土著 (马来人为主,加上少数的原住民) 人口约占68.3%、华人23.8%、印度人7.1%、及其它0.8%。在华人仅有少数的国度里,华文媒体对于华人族群而言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因为华文媒体可说是当地华人传达与接收讯息的重要媒介。因此华文媒体往往会让人觉得它在对于国家建国和爱国情操方面的培养,起着正面的影响。但是事实往往出乎他人的欲料,本地华文媒体对于我国(马来西亚)建国和爱国情操的培养不但起着负面多于正面的影响还因此分化了族群之间的团结与和谐。   


论述:
在中港台以外的马来西亚,华文并不是主要的媒介语。因此,本地华文媒体就显得更加的重要,所以本地的华文媒体可说是充分的利用了身为海外华文媒体的7项功能与作用(除了中港台外,其他的华文媒体都称为海外华文媒体),如促进华人团结、维护华人利益、推动华人参政等以团结华人族群。例如《星洲日报》在今年报导的苏丹街事件,它在导语写道:“隆雪华堂捍卫苏丹街工委会将发动全国“捍卫苏丹街”社团签名蓋章大会,准备长期争取继续保留苏丹街古跡建筑物和华人文化历史”(星洲日报,2012)。此外,自马来西亚华人开始思考该如何团结华人势力的时候,就懂得了善用华文报章作为马来西亚华人族群沟通和教育的媒介,并用以团结整个马来西亚华人族群,因此透过华文报章的内容就可以分析出华人社会的意识(李政贤,2010)。所以,在马来西亚六大华文报中—《星洲日报》、《南洋商报》、《中国报》、《光华日报》、《光明日报》和《东方日报》都可以看见它们不断的鼓吹或是宣扬团结,但它们所鼓吹的团结不是种族之间的团结,而是华人领域之间的团结。因此,观看华文报纸的读者们就会受到报道的影响而只关注于华人方面的团结,导致忽略了种族团结。套句Benedict Anderson的说法,“民族就是用语言——而非血缘——构想出来的,而且人们可以被“请进”想象的共同体之中。”(黄国富,2005)。从上述的句字中,可以看出华文媒体对于华人族群是有在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操,但在多元种族的国家只团结华族或培养单方面的爱国情操是根本发挥不了正面的作用的,反而还造成了华人族群无法融入这多元种族的社会。  


除此之外,华文媒体常善于利用一些字句来煽动华人,这种方式对于建国和爱国情操而言可说是一点帮助都没有,反倒是在破坏国家或是族群之间的和谐。现今的华文媒体可以说是越来越高明,就算它们不单刀直入的去报道一则新闻,也可以有效地运用其它方式来挑起族群之间的问题。好比如说今年1月《星洲日报》报道的白包事件,它在导语写道:“土著权威组织(Perkasa)適逢年初七人日,在甘榜峇魯蘇丹蘇萊曼俱乐部举办新春团拜,而有別於一般紅彤彤的新春团拜,该团拜现场卻是使用白色桌椅布。该组织主席拿督依布拉欣阿里或许对华人文化瞭解不深,还在现场分派 “白包” 予乐龄人士(星洲日报,2012)。在这一段导语中,《星洲日报》就采用了一些字句来煽动华人族群的情绪,例如它采用了 “有別於一般紅彤彤的新春团拜,该团拜现场却是使用白色桌椅布”,这些句子就足够激起华人族群的怒气。此外,《星洲日报》也提到拿督依布拉欣阿里 “或许” 对华人文化不了解,在现场派 “白包”。这 “或许” 两个字意味着该组织主席拿督依布拉欣阿里很有可能是有意的在派发 “白包” 给乐龄人士。此报道刊登后,就引起了华人社会,社团等对于土著的不满情绪。 


此外,本地华文媒体也常使用游击策略来报道较为敏感性的新闻话题,以导至激发了华人对于其他种族的不满情绪。这一段话中,就可以明显的看到华文媒体根本没有在对马来西亚建国和爱国情操的培养起着正面影响,因为所谓的爱国情操就是对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强烈企望、对祖国的热爱和忠诚等。 但在这里,华文媒体可以说是反其道而行,在分化着族群。在马来西亚,种族、宗教、文化等敏感话题是不可触碰的禁忌。从这段话,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到马来西亚的民族和谐基础是非常脆弱的,各族群都小心翼翼地维护着。因此,各大媒体包括华文媒体在内都不会直接报道有关敏感性话题的新闻,因为如果直接或是大篇幅的报道必会受到有关当局使用内安法令、煽动法令来对付媒体。但是,大部分的华文媒体为了维护媒体的报道权和读者的知情权,常常利用游击策略来报道有关消息,借以煽动华人情绪。例子:1969年发生了种族冲突后,政府就实行了一个“新经济政策”,目的是要扶持当地的土族参与工商,以消除各族之间的经济差距,此政策实行时间为20年。但20年后,政府领导人认为土族的股权还是没有达到目标,必需继续执行,于是引起了华人的反对,因为此政策剥夺了华人公民参与工商业和教育等等的机会。过后,有一位独立民间学术机构的华人经济学家,根据股票市场、所有公司的业绩报告,统计出土族的股权已达到了45%,远远超越了30%的指标,此时更引起了土族与华族之间的骂战。在这起事件中,华文报章有的大篇幅报道,大部分采用游击策略报道,激发了华人对于土族之间的不满情绪。由此可见,华文媒体除了对国家建国和爱国情操的培养起着负面影响外,也在利用敏感话题来分化华人群体与其它种族之间的关系。


另外,在2009年我国现任首相纳吉出任后,就推出了一个大马口号 “一个马来西亚” 目的就是为了团结各大种族。何为 “一个马来西亚” 就是 “以民为本,绩效为先”。每当首相提出 “一个马来西亚”,总是能够看到华文报章充斥着 “公平、平等对待全民”、“和谐共处” 等让人感觉良好的标题(黄子伦,2010)。此时的华文媒体可说是对国家建国和爱国情操的培养起着良好的影响,因为它正在对华人宣导种族间团结的重要性,发挥了爱国情操中对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强烈企望。可惜的是,好景不常在,在短短几年的时间 “一个马来西亚” 口号开始变质。我們一直在听首相谈这些令人感觉美好的理念,可是这些理念并沒有由上至下贯彻到政府政策中,言语与行动,似乎并不同步。於是乎,一时我们陶醉在 “一个大马” 所描绘的美景中;一时我们卻又被现实中不那么 “一個大马” 的狹隘做法所惊醒(张庆禄,2012)。这种茅盾的状况也影响了人民特别是华裔族群对 “一个马来西亚” 的信任与信心。随着一个大马口号变质,华文媒体对于国家建国和爱国情操的培养也开始改变,不再像早期一样起着正面效果。华文媒体也开始纷纷报道一些不那么的 “一个大马” 的事件。如《星洲日报》报道的新闻:“国內公务员种族比例不成正比,巫裔占据总数的77.55%,古晋区国会议员張健仁认为,这与一个马來西亚政策及概念背道而驰。” (星洲日報/砂拉越,2012)。


个人看法:
根据上述提到的所有论述,可以很明显的看出本地华文媒体对于建国和爱国情操的培养是起着负面的影响。我个人觉得,本地华文媒体不是没有发挥培养人民爱国的情操,而是其效应非常的弱,原因是因为身为海外华文媒体的它们,传播华人消息是它们最重要的作用与任务。因此,本地华文媒体为了达到他们的任务如传播华人消息、维护华人的利益等,就经常的在报章上报导一些其它种族对于华人族群不平等对待的事件,所以造成了华人与其它族群无法融恰的相处。此外,也造成它们没有办法好好的发挥对于建国和爱国情操培养的功效,因为它们都只专注在于本身的作用与任务方面。


除此之外,我也觉得本地华文媒体是为了避免华人族群被 ‘同化’ 的命运,于是就经常报道一些华人文化方面的讯息以加强华人对于本身的意识。因此,在华人族群大量接收华人文化方面的消息时,就会逐渐的强化了本身对于文化方面的意识。久而久之,造成了华人无法接受其它的族群。从这点看的出,华文媒体虽尽了它的任务,但却对建国和爱国情操的培养起了负面的影响,因为无法表现出它们对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强烈企望、对祖国的热爱和忠诚等。


结论
马来西亚华文媒体的发展可以说是越来越进步,从原本的弱小媒体演变到了当地主流媒体的一部分。话虽如此,但华文媒体对于国家建国和爱国情操的培养却是令人大失所望。华文媒体身为当地主流媒体的一部分,应该更激击的推动建国和爱国情操的培养以助国家未来的发展。




参考书目与引述
星洲日报(2012)。工委會:19日簽名蓋章‧號召社團保蘇丹街。
2012年3月5日,取自http://www.sinchew.com.my/node/236826。


李政贤(2010)。《光华日报》的中国认识。2012年3月5日,取自
  http://mediamalaysia.net/?p=1204。


黄国富(2005)。族群认同建构与媒体再现
马来西亚两家华文报纸再现“华小高职事件”的论述分析 。2012年3月5日,取http://www.newera.edu.my/files/mces/xuebao2005/2005V2L3.pdf。


星洲日报(2012)。土权组织团拜派“白包”‧出席乐龄者大喊不吉利。
2012年3月5日,取自http://www.sinchew.com.my/node/235023?tid=1。


黄子伦(2010)。什么是“一个马来西亚”?2012年3月5日,取自
http://www.ehornbill.com/ehcms/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view=article&id=750:2010-03-06-13-29-06&catid=70:2010-01-19-16-20-13&Itemid=93。


張庆祿 (2012)。貫徹“一個大馬”理念。2012年3月5日,
取自http://www.mediachinese.com/node/45911。


星洲日报/砂拉越(2012)。公務員種族比率與一馬政策背道而馳。
2012年3月5日,取自 http://mykampung.sinchew.com.my/node/180675

8 comments:

  1. 喜欢你套用的Benedict Anderson的说法,“民族就是用语言——而非血缘——构想出来的,而且人们可以被“请进”想象的共同体之中。这句话配合的很好,华文媒体、华文的确培养了华人族群的爱国情操,但在多元种族的国家只团结华族或培养单方面的爱国情操发挥不了正面的作用。

    呃~ 可以再加以解释“游击策略”吗?因为你说到华文媒体利用游击策略报导敏感性话题,到底游击策略是什么呢?

    谢谢^^

    慧颖

    ReplyDelete
    Replies
    1. 游击策略指的是采用较为婉转的手法来报导新闻,不会直接性的去报导。简单的一句,就是兜一个圈来报导敏感话题。

      Delete
  2. 我觉得你的例子给的都蛮充足和恰当。但,你的人口数据应该加上你的资料来源会比较有根据。你的个人看法虽有实际的写进你对本地华文媒体感想,但却没提到一些他们该如何改进的方法。如你在结论时写道的“更激击的推动建国和爱国情操的培养以助国家未来的发展”,该怎么激击地推动呢?可以加以说明。
    纯属评论,绝无冒犯之意,谢谢=)
    Lena

    ReplyDelete
  3. 很好嘛,竟然把课堂上所学的“海外华文媒体的角色”派上场。我没有想过其实可以这样用。哈哈。
    一个大马的概念解释的不错。
    对于你给的论述,解释的蛮详细的,可是在个人看法及结论方面却没有发挥到。
    这方面可以在再加强。:)

    ReplyDelete
  4. 觉得你的论述和例子都很充足^^
    另外,你提到"民族就是用语言——而非血缘——构想出来的,而且人们可以被“请进”想象的共同体之中。”。想象的共同体指的是什么呢?

    ReplyDelete
  5. 觉得你的论述和例子都很充足^^
    另外,你提到"民族就是用语言——而非血缘——构想出来的,而且人们可以被“请进”想象的共同体之中。”。想象的共同体指的是什么呢?

    ai wei

    ReplyDelete
    Replies
    1. 这里想象的共同体指的是华文报章只团结华人部分的报导。
      在上述的论述中我有提到华文媒体只团结华人,因此看华文报的读者长时内就会被华文报章影响,只注重华人的团结而忽略了种族团结。

      Delete
  6. 隆胸,
    第一段写得实在是太好了!
    所以,在马来西亚六大华文报中—《星洲日报》、《南洋商报》、《中国报》、《光华日报》、《光明日报》和《东方日报》都可以看见它们不断的鼓吹或是宣扬团结,但它们所鼓吹的团结不是种族之间的团结,而是华人领域之间的团结!----赞!

    华文媒体利用游击报导来煽动情绪,我agakagak懂,不过可以再解释给我们大家呢?

    做莫你没有正面的?

    ReplyDele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