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10 March 2012

【馬新華文報業史】蘇麗娜:華文媒體與愛國情操





马来西亚华文媒体的最初开荒过程可追溯于1815年主要为了传教而在马六甲创刊的《察世俗每月统纪传》,以至后人以它为参考蓝本,作为一份正规报刊的学习模范对象。19世纪中期以后,随着大批华工移居南洋,东南亚华人人口暴增而形成的华人社会,导致慢慢出现了各种不同的报章媒体。(彭伟步,2005)


21世纪的今日,全球整个大环境的迅速变迁,让马来西亚华文媒体不得不跟着文明的步伐与时俱进,赶上拍子,不断地改革、创新。从最初只能透过报纸以文字来传播资讯,直至有了广播、电视,满足了受众的听觉与视觉享受,到新媒体-网络媒体的诞生,本地华文媒体都无不参与,好让大马受众以方便的途径获取最新消息,满足求知的欲望。


马来西亚是一个多元种族、多元文化及多元宗教的社会,华文媒体在从大马未独立以前到参与建国第55年来的今天,更是扮演着举足若轻的角色,与其它各个语言的媒体上演着大马媒体的发展故事。但对于马来西亚建国和爱国意识的培养,本地华文媒体又起着正面多于负面或是负面多于正面的影响?对此,我所赞成的是马来西亚华文媒体在建国与爱国意识的培养绝对起着正面多于负面的影响。


根据美国国务院提供的2010年国际人口调查显示,马来西亚的马来人及土族占了全国的67.4%,而次要的华人占据整个大马人口的24.6%,印裔及其他宗族分别占了7.3%和0.7%。(U.S. Department of State, 2012)根据以上数据,不能否认的是华人在这国家虽是的次级所占人口,但与巫裔的人口率相比,仍然属于少数民族。在面对主流社会的压迫下与其它种族带来的竞争,本地的中文媒体可说是是游走在钢索上,但还是在扮演着协调整个社会次序的公共传媒,领导华人与其它友族和睦共处。如我们所知,大马因许多不同的种族、宗教聚集,有着各式各样佳节的到来,所以每逢国庆日或大大小小的节日,不难发现华文媒体都与其他媒体一样普天同庆的欢祝各界,各个广告也让大马的各个种族参与同一个制作过程,营造出一个不分你我的和谐现象。就以今年本地Astro电视台大制作的龙年贺岁短片为例,当中就找了不少异族同胞们同跳一支舞,展现各族人民欢庆农历新年的气氛。除此之外,由网络创作歌手晋级为导演的黄明志,虽在成名期间备受争议,但在透过亲自执导的电影《辣死你妈2.0》,以大马各种族和谐相处的朴实剧情,灌输了大马华人应融入多元化社会的重要性,也呼唤大马人应排除隔阂、守望相助,让不少其它种族同胞对他刮目相看,创下票房佳绩。


马来西亚华文媒体除了帮助协调华族与其它种族的关系之外,也同时在提高民众对国家时事动态的关注,让我们了解到身为大马公民的义务与责任。在308大选之前,可以看到的是许多年轻人都对政治冷感,对国家发生的重要事件也都漠不关心。但在308大选之后,因为朝野党的热潮慢慢兴起,导致执政党在面对压力下放宽了新闻自由度。随着这个转机,再加上网络媒体日益的普及化,大马年轻人逐渐关心国内时事,携手参与建国旅程。从2011年 “709净选盟2.0” 的大聚会到近期发生的“226关丹反稀土”集会都充分体现了华文网络媒体具有一定的号召力量,以至参与集会的华人人数多不胜举。通过这两项大集会,华文网络媒体的大肆渲染和报道虽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在反政府、破坏国家和谐现象,但无可置疑的事,网络媒体更是想要告知民众集会的伟大目的,透过聚集民众的力量争取更妥当的国家管理制度。所以反政府并不代表搞破坏,而是因为爱国,想要国家得到妥善的安排来发展整个国家运作,华文网络媒体在这方面的爱国情操可是不容忽视。


马来西亚前任首相马哈迪倡议在2020年成为先进国,而成为先进国的必经之路就是民主开放。(李荣白,2012)所谓的民主开放当然也包括了言论开放的自由度,人民唯有获得言论的自由才能引发思考能力,勇于发表意见,并互相交流。当一个国家全面封锁言论自由,民众无法表达民意时,往往会因为长期的压抑下,发生暴动并颠覆整个社会次序。可幸的是,我国的言论自由属于较开放的,所以各个华文报章都不难看到评论版。无论是报章上的时事评论、电视的评论节目或网络上的留言评语都反应出华文媒体开放了一个意见交换的平台以塑造出一个文明自主的社会。这一块平台绝不是用以勾起仇恨、鼓吹斗争,而是聚集所有意见领袖独到的看法对同一件事情进行讨论和分析。此外,这也能让受众们更能以多角度看待同一件事,接受更多的意见以提高个人思维的判断能力,让这个国家拥有更多有素质的人民。


随着短时间内经济迅速的起飞,中国至今已是世界上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大国之一,许多国家都与中国保持良好的外交关系,而马来西亚也不例外。由于中马经贸关系越来越紧密,越来越多本地人开始在中国投资生意,随之而来本地华文媒体也专注了中国方面的经济动态。(彭伟步,2011)不难发现,本地华文报章每一天的经济版面都绝不漏缺中国最新的经济新闻,好方便在中国投资生意的读者时时加以关注。此外,身为海外华文媒体的马来西亚华文媒体也不忘与中国保持文化交流,以让双方面互相学习,例如:“世华媒体集团”主席张晓卿创办了世界华人的文学奖,“冰心文学奖”,促进了世界华人联系与文化交流。由此可见,华文媒体在经济与文化的交流上做出了显著的贡献。 


个人看法
虽然上述段落已提及马来西亚华文媒体扮演着帮助大马华人融入多元种族的社会中,但由于我国的民族和谐基础仍然属于敏感阶段,在某些种族课题上还是有必要严谨处理。例如2010年爆发某一中学校长的 “中国学生回国论”,华文新闻媒体工作者应该以中立的角度来报道该新闻,而不是以煽情的字眼来引发华社对友族的愤怒。虽然明白每个民族都有着维护自己种族的意识,但在同处于一个国家时,所有的种族该视其它种族为同一条船上的人,唯独这样才能让各族同心的生活在同一个国家。对此的建议是,除了报导有关敏感的种族课题需要保持中立以外,同时也在新闻报导后,与其他的主流媒体联办事件研讨会,互相达成共识,找出问题解决方法,不偏袒某一种族的情况下,追加报导该新闻的最终结果,而不是草草了事,不了了之。


论述中强调了本地华文媒体让民众们增加对国内时事的兴趣与关注,进而也提高了大众的爱国精神。无可否认,网络媒体的盛行,开放的言论自由让时下的年轻人们对时事有了参与感。但是,正因为言论自由毫无限制,导致许多人能随心所欲,不根据事实地使用侮辱性字眼狂骂,俗称 “网络暴民”。“网络暴民”的这些过分行为是不理智的,这也会让许多尚未懂事的孩童有样学样,模仿这些不道德、不正规的表达方式。这一种现象将会导致整个社会素养变得不正常,有损国家形象。我认为,网络媒体必须好好控制过分的网络暴民,比如禁止网民的评论包含侮辱性字眼,否则自动删除。这不意味着他们不能表达自己看法,而是要引导他们用理智的行为、有涵养的言语来发表意见。


最后,提及的是有关大马华文媒体与中国的交流。一个国家再怎么强若没有与其它国家互相交流,保持良好的外交关系的话,它会是一个封建的国家。我认为,本地华文媒体在这方面做得值得赞赏,因为唯有在不断地与其它国家交流,才能放眼全球,走向国外,希望未来也能看到本地华文媒体能与其它更多的华文媒体互相交流。


结论
马来西亚华文媒体历史悠久,犹如一部中华名族在东南亚拼搏以求生存的奋斗史。在打拼的发展过程中,虽然因为民族和谐基础不够稳定、政治上干预,必须强制避免介入一些较于敏感的课题,但本地的华文媒体却从不忘为国家做出贡献,扮演着种族关系间的 “润滑剂”,默默地协助华人融入这多元宗族的社会也间接的让异族同胞更了解中华文化,展现了华人自强不息、海纳百川的高尚品德。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本地的华文媒体除了满足华社的求知欲外,也不断地在灌输受众提升个人涵养,做个有素质的大马国民,进而对马来西亚建国和爱国的培养,起着正面的影响。这一份伟大的热忱相信会一直延续下去,陪着马来西亚一起迈向未来发展,细水长流。


参考文献:
彭伟步(2005)。东南亚华文报纸研究。北京:社会文献出版社
李荣白(2012)。挥霍无度祸延子孙。2012年3月1日,取自 http://www.chinapress.com.my/node/298270
彭伟步(2011)。 东南亚的华文媒体现状与展望。2012年3月2日, http://www.asean35.com/74/8095.html
U.S Department of State (2012). Background note: Malaysia 2012年3月 3日,取自http://www.state.gov/r/pa/ei/bgn/2777.htm#history

15 comments:

  1. 读了发现你的负面影响和个人看法一起写。我觉得你的第4个要点(与中国保持外交关系)不太符合培养爱国情操哦,那是报纸在经济方面的功能了。

    至于个人看法,“在新闻报导后,与其他的主流媒体联办事件研讨会,互相达成共识,找出问题解决方法,不偏袒某一种族的情况下,追加报导该新闻的最终结果。”,我觉得研讨会的可行性高,可带来正面的效果。=)

    慧颖

    ReplyDelete
    Replies
    1. 谢谢你的评论,坦白说第四个要点我的确是在仓促之下想到的,但我最后还是觉得因为华文媒体有助于经济层面、外交关系就有发挥到建国的其中精神,而坚持写了进去。一个强大的国家,如不与其他国家交流的话,那是锁国的。

      Delete
    2. 经你解释,我明白你要表达的是什么了,谢谢。

      慧颖

      Delete
  2. 不错。。。
    你在论述中提到308大选之后,因为朝野党的热潮慢慢兴起,导致执政党在面对压力下放宽了新闻自由度。但不是因为308前新闻自由度较为宽松,媒体开始报导较多朝野党新闻而发生了308的政治地震,所以308事件后新闻自由度不是管得较严吗?

    志荣

    ReplyDelete
    Replies
    1. 谢谢评语。
      我始终认为308大选之后的确让本地媒体新闻自由度大大提升。我觉得当时会发生政治海啸是因为人民一直以来对国政不满并且压抑的太久而导致人民在308大选时做出了不一样的决定,让朝野党出乎意料的获得良好战绩。在反对的声浪越来越多,国政开始知道封锁朝野党的消息会使人们更反感,而逐渐开始让媒体报导有关朝野党的动态。而在这之前,是很难看得到媒体报道朝野党的任何正面新闻,所以那场战绩功劳绝不会赖于当时媒体。我们也不难发现,在308以后,媒体对朝野党的新闻报道也越来越中立,明显证明不像您所说的“新闻自由度在308之后管得较严”。
      Lena

      Delete
  3. 从作业中看到了一些我之前没有留意到的,比如说张晓卿创办的“冰心文学奖”。
    我也赞成慧颖所说,中国保持外交关系好像对爱国情操没有什么关系。经过你的解释,可以大概了解你要表达的。
    至于你在个人看法方面有提到本地华文媒体跟其他国家交流,我觉得你可以多给一些除了中国以外例子。
    《辣死你妈2.0》的那个部分不错!:)

    ReplyDelete
    Replies
    1. 谢谢评语=)
      是的,我认为在个人看法有关本地华文媒体跟其他国家交流部分,我表达得不够深入,在此我多给你一个例子参考,例如:本地华文电视媒体常常与新加坡电视媒体合作,拍一些有关一些新马两地文化背景的连续剧,如2009年的《小娘惹》、2012年的《甘榜情》等,虽不是以新马历史为主题,但从演员的服饰、剧中的布景、角色的言语用词和思想,都能让观众了解以前人的生活;透过合作,新马的演员们也能因此互相交流与切磋。
      一个国家在建国过程中,除了要顾及国家政治管理、经济层面也要考虑到与其他国家的外交关系,而本地华文媒体更是促进了这方面的发展。
      Lena

      Delete
  4. 我觉得《辣死你妈2.0》和龙年贺岁短片的例子引用得很好^^
    你提到,华文媒体在从大马未独立以前到参与建国第55年来的今天,扮演了举足若轻的角色。我觉得,媒体对国家发展的确扮演着重要角色,但对媒体来说,不论是培养爱国情操或是帮助国家发展,应该还不算是件容易办到的事。
    另外,媒体一般上都处于竞争状态,还可能联办事件研讨会,互相达成共识吗?

    艾薇

    ReplyDelete
    Replies
    1. 谢谢评论~
      首先,我要承认我的确用错成语了,应该是“举足轻重”才对,谢谢提醒。
      就因为我认为各报的关系都太僵,尤其在个不同种族报导一样种族课题时,总是有包庇、偏袒的行为,所以才需要有研讨会让所有主流媒体坐下来一起讨论,毕竟是同一个国家,报导的事有关系整个国家名声。我建议该研讨会是有一些管制媒体的部长或类似“法官”这样的人来主持或给予判断,由他们来主持公道希望不会有什么不公的结果。
      Lena

      Delete
  5. Lena,
    308大选之后,因为朝野党的热潮慢慢兴起,导致执政党在面对压力下放宽了新闻自由度。你有什么论证吗?内案法令还没有解除,出版法令也正在讨论的阶段

    如果华文报的评论都给华人看,有多面思考后就会比较爱国吗?

    “中国至今已是世界上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大国之一,许多国家都与中国保持良好的外交关系,而马来西亚也不例外。” 你是在鼓励我们把钱都投资在中国吗?那么谁来促进马来西亚的经济水平呢?当我们一味跟随中国文化时,是不是说大马的独有的文化时没有华人的存在?如果不是,那么请说明如何爱国。

    ReplyDelete
    Replies
    1. Jiunkang,
      内安法令是还没有解除,但纳吉在去年9月16号不是宣布即将废除了吗?我明白这是还没执行的政策,但无可否认的是他已为国家新闻自由度迈向了第一步,这是在308前不可能发生的事。而你要的有关论证,因为现在时间有限要上课了,举出给你,之后我会补给你,但相信你在布布老师和wooiyee老师的课都有听到308大选前本地媒体都没有多少有关反对党的新闻吧?
      华文报的评论让读者多方面思考后,个人素质便会提高,一个国家人民素质提高就有关系到“建国”而不是“爱国”,我的用意请你理清。
      我从头到尾没鼓励到要把我们的钱投资在中国,而是在说明随着中国的崛起,许多国家都纷纷已与中国保持了外交关系,而我国确实跟中国有着经贸关系。你不与其它国家有外交关系如何引入外资?你不知道促进外资也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一大因素吗?我说的文化交流未必是跟随中国文化,请你明白“交流”一词,而我所说的这一部分也都是属于有助于建国的层面。
      Lena

      Delete
  6. Lena,

    对不起,我还真的没有听说过。如果你能多告诉我这方面的新闻,我会很感激。

    首相是有说过会商量废除内安法令,不过至今却没有消息。那么生过小孩的女性是不是都一定结过婚?不一定。所以,当内安法令废除了再说吧。

    非常抱歉,我用词不当。

    那么一个人的素质提高了,建国的意识就会比较强?你如何证明呢?素质人民就没有个人主观吗?

    如果是中国崛起,是我们到那边投资还是他们到我国投资呢?华文媒体报导中国消息,引进外资后,我国经济发展,人民就会爱国/建国了?

    ReplyDelete
  7. 黄国富,《挣扎在威权政体与族群政治中的媒体改革》2008,http://mediamalaysia.net/?p=1089
    “2008 年3 月8 日馬來西亞舉行第十二屆全國大選,國陣威權體制
    遭受重創,失去三分之二的國會絕大多數席次,在野黨更取得五個州的執
    政權。原有的族群分歧在這次選舉中也有所淡化,讓馬來西亞社會呈現相
    當不同的景象。對媒體改革運動來說,也出現了更多的空間與可能,譬如
    在野黨取得執政的雪兰莪州州務大臣承諾制訂資訊自由法(陳慧思
    2008a)”,你可以读完整篇,里面说明的很详细,我只是抽了一段话。
    那些评论平台确实促进我们的思维接受更多异议,让我们有素质,我们有素质了回想了更多,便会看到政府做的不够好时去批评他,要他们改进、听取民意,我们因为会想了,才会要求更多,国家才会更进步。
    我没说华文媒体报导中国消息引进外资,你怎么会理解成这样呢?我要表达的是中马有了贸易关系,本地人也有到中国投资,中国人也有到本地投资的同时,如果本地媒体从不报道或封锁整个中马有关两地的经济消息时,这些投资这获取资讯的管道不是很有限吗?试想想如果本地报章、电视、网络等都不报道这些,我国在中国投资的生意人在获取有关资讯时不是很困难??

    ReplyDelete
  8. 谢谢你提供的资料! :)

    ReplyDelete
  9. 你的建国有论证了

    http://www.nanyang.com/node/428714?tid=772

    ReplyDele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