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10 March 2012

【馬新華文報業史】陳艾薇:華文媒體與愛國情操





媒体由报刊,广播,电视和杂志这4大传统媒体以及新媒体,网络所组成。根据拉斯韦尔的三功能说,媒体的功能是监视环境、社会协调和传承社会遗产。此报告主要针对的是华文媒体。华文媒体既在履行以上责任时完全使用中文为媒介的一种媒体形式。


马来西亚是个多元种族的国家,主要的三大种族是马来人,华人和印度人。所以,本地华文媒体除了必须履行以上所提及的责任外,还需要扮演培养国人的爱国情操以及协助华人融入这多元种族的社会的角色。我认为,本地的华文媒体在培养人民的建国与爱国情操以及协助华人融入多元种族社会的成面上确实起着正面的影响。


建国与爱国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我们必须先爱国,才能帮助建国。而所谓爱国,指的就是时时刻刻关注国家大事、将自身的实现与国家发展紧密联系、树立民族信心及自豪感。


马来西亚全国大选期间,所有的媒体都在报道各个候选人的新闻以及内幕,希望给于民众一些投票参考,让他们更了解每一个候选人。此外,各大媒体也都在呼吁选民踊跃参与选举,并且提醒他们爱国就必须关心及参与国家大事。唯有选出最合适的国家领导人,马来西亚才能走向繁荣。例如,已经到了可投选年龄的民众将会受到短讯,提醒他们登记成为选民。


而在培养爱国情操方面,媒体也起着很大的作用。首先是电视媒体,许多电视节目内容虽然没有标榜着以宣扬爱国精神为节目宗旨。但不论是介绍大马的旅游节目或是电视剧都成功的让马来西亚人民对自己的本土文化产生莫大的兴趣甚至渐渐以自己国家特有的本土风情引以为傲。例如,五年前在马来西亚播出的量连续剧《小娘惹》让人民有机会了解到这种马来西亚特有的民族及文化。随着该剧集的大热,人民对我国的娘惹文化产生莫大的兴趣并引以为傲。


另外,在2006年12月,马来西亚新闻部出品了一张爱国歌曲专辑 – 《爱国99原创合辑》。为了鼓吹年轻一辈的爱国意识,这张合辑抛开以往爱国歌曲的传统观念与枷锁,变得 “年轻且富有活力”,希望能透过新颖且具有现代感的歌曲把爱国意识传达到年轻一代族群的心里。


此外,《爱国99原创合辑》也免费分发给各学府派送,以达到人人传唱的目的。参与这张合辑的是本地著名艺人,像是梁静茹、戴佩妮和光良。运用这些明星的影响力能够激起年轻人的购买欲望。


除此之外,新媒体的先锋化对培养爱国意识也有一定的帮助。由于现代新新人类使用电脑的时间较长,所以利用网络传达爱国情操是可行的。现在的年轻人不太喜欢看报纸的原因是因文报纸的新闻沉闷且冗长。《星洲日报》及《中国报》的官方网站可以让不喜欢看报纸的年轻人了解国家大事,因为官网上的新闻通常较简短。而面子书的 “分享” 功能也可以帮助年轻一辈知晓国家新闻。此外,网络能够更快捷的传达信息,而且范围也更广阔,使忙碌的人士即使在非常忙碌的时刻也可以知晓国家大事。


凡事都会有正反两面。媒体对于爱国情操的培养亦有着负面的影响。在现时这个信息民主化的时代,人人都有利用网络发言、接收及散播信息的权利。所以,网络上不时充斥着对政府的批评讽刺、对政策的不满甚至是队友族的嘲讽。这些信息大部分是民众自制的视频或带个人主观意见。例如,早前黄明志改编了我国国歌,其内容不外乎是在讽刺本地警员及侮辱有族同胞等等。


由于网络的便利,这些负面信息被广泛的流传,再继而被大众接受。当人人都吸收了这些不利于国家的负面资讯之后,还有人愿意爱国吗?虽然这些讯息不是出自媒体工作者之手,但是网络媒体却提供了平台让这些负面元素广泛流传,又何尝不是间接摧毁人民的爱国情操,是培养爱国精神的阻力呢?


根据《东方日报》的报道,马来西亚在2005年到2009年间,共有1万5458名大马人放弃国籍,移民至他国。其中以华人居多,总共1万2410人。如此高的移民人数是否表示媒体为培养爱国意识所做的努力是无效的呢?


除了培养爱国情操,马来西亚华文媒体也肩负着协助华人融合多元种族社会的责任。当我国首相拿督斯里纳吉•阿都拉萨提倡了一个马来西亚的概念之后,各大媒体都协助推广这项概念,希望能鼓励个种族相互了解并且和平相处。华文媒体也不时向华人灌输 “住在马来西亚的人民都是一家人的概念”,呼吁华人和有族同胞和平相处。


某些广告利用了三大种族作为主角,目的是就是要让华人知道,只是我们的肤色不同,但是仍然可以和平共处。例如,雅思敏过去的某些广告就雇用了三个不同种族的演员,提倡种族和谐。


虽然如此,仍然有许多不理智的网民在滥用网络的便利在网络上上传了侮辱友族文化的视频。例如,在视频网站 (YouTube)上流传了一个华人模仿马来同胞念诵可兰经的影片。此举对异族的文化信仰是大大的不敬。让网络也间接成了分化种族的帮凶。


另外,华文媒体无时无刻都呼吁华人必须自我团结。但是,自我团结是否意味着自我保护,必须和其他种族分化开来,只管捍卫自己的权益呢?


我认为本地华文媒体对马来西亚的建国和爱国情操起着正面多于负面的影响也同时协助了华人融入这多元种族的社会。从民众的爱国表现可以看得出来,华文媒体对培养爱国精神所作的努力有一定的效果。当黄明志恶搞国歌的事件发生之后,《星洲日报》学生记者队也创作了一首爱国歌曲 “OH 马来西亚”,高唱“我爱我的国家” 来表示对马来西亚的支持。


根据统计,马来西亚上一届的大选(第12届)的投票率高达百分之 72.2巴仙。而几乎每一届的全国大选都获得人民热烈的响应,这也不失为一种爱国的表现。如果人民不爱国的话又怎么会参与投票活动,怎么会关心国家是被谁领导呢?


另外,至今仍然有不少留学海外的学生在毕业后纷纷回流到马来西亚。例如,早前一些留学中国的本地学生在面子书上设立了一个页面,要求政府和高等教育部公布马中互认文凭的大学名单,并希望政府不要忽略他们这些一心想以自身所学为马来西亚的发展做出贡献的爱国留学生。由此可见,媒体还是成功得在人民心目中建立了爱国意识。


此外,华文媒体也无时无刻在协助华人融合社会与其他民族能够和平相处。在佳节期间,某些关于友族风俗习惯的广告或标语可以让我们进一步了解他们并且避免触犯他们的禁忌。某些中文电影也让异族同胞参与演出,让观众观赏了电影之后可以减少对友族的排斥,尝试与他们交涉。


为了让这两项 “任务” 获得更完美的成效,华文媒体仍然有可以进步的空间。为了避免民众被网上的评论误导,对马来西亚产生厌恶之感,网民在网上毫无事实根据,纯粹为了骂而骂的恶意留言必须被控制。这些恶意留言应该被审核及过滤。


网上之所以出现的各种对友族充满讽刺意味以及轻谬他族文化的视频都是因为华人对异族同胞的不理解所造成的。然而,现今的华文媒体,不论是电视节目、报纸或杂志都不曾详细的介绍过友族同胞的一些生活习惯或佳节习俗。如果能够制作一些类似的节目或者在友族的佳节期间作出相关的报道,能够有助于华人更加了解异族同胞与我们不一样的生活习俗。例如,在马来同胞过年期间可以在报纸上刊登一些关于他们的习俗与禁忌或制作关于我国各个种族的风俗习惯的纪录片。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华人深入的了解异族同胞,同时也能避免触犯他们的禁忌,造成不必要的误会。只有了解才能进一步的包容与接纳。

随着媒体不断的发展进步,媒体让人民的生活越来越方便。只是,希望我国人民千万要记住一点,不要把方便当随便,滥用网络所带来的便利肆意侮辱和丑化其他种族甚至刻意捏造没有事实根据的谣言,重伤国家形象。不管怎么说,我认为本地华文媒体在培养国人的爱国情操及协助华人融入其他种族方面所造成的影响是正面的。综合以上所提及的人民对爱国定义的体现,这些努力在我国人民心目中仍然有造成一定的影响,在某些层面上来说,都有达到一定的效果。




参考文献:


(2010)。 马来西亚五年逾万华人放弃国籍 大部分移民他国。 2012年3月5日,取自新华网
http://news.xinhuanet.com/2010-09/12/c_12543636.htm


金梅、杨小惠(2008)。马来西亚大选掀政治风暴(电子版)。新纪元周刊,62,54。2012年3月5日,
取自 http://www.epochweekly.com/b5/064/4491.htm

7 comments:

  1. 整体不错,不过有些论证没有给予充足的解释。例如你写道:《小娘惹》的播出,使人民对我国的娘惹文化产生莫大的兴趣并引以为傲。我觉得,后面应该加以解释“兴趣”是怎样的“兴趣”,还有他们如何引以为傲。

    还有说到华人移民,应该说说他们移民的原因。

    有一个疑问,你写到华文媒体无时无刻都呼吁华人必须自我团结(好像是在问问题?@@)


    no offence :)

    慧颖

    ReplyDelete
    Replies
    1. 嗯~我只是想表达媒体对融合种族的负面影响。
      媒体不断呼吁华人自我团结,但是我认为“自我”这个词是只在乎自己的族群,把异族摒弃在外的意思。

      Delete
  2. 文笔很流畅。里头提到的《爱国99原创合辑》是我所不知道的,把它放进你的论述里让我对其有所了解以外,还觉得它是其他文章没看见的例子,很新鲜。
    建议你把反问性问题改成设问性问题,如最后第六段有关第十二届投选的部分,问题之后加上你的想法,引导我们你想要表达的,让你的立场更鲜明。
    另外,有关在中国的大马留学生在面子书要求政府有关大学名单那一部分,我有些疑惑,不知如何把这件事与本地华文媒体联想在一起。
    最后第三段指的“两项任务”是什么呢?
    纯属评论,绝无冒犯之意,谢谢=)
    Lena

    ReplyDelete
    Replies
    1. 对于留学生的部分,我只是想强调,媒体为培养爱国情操所做的努力是有效的。因为这些学生都是因为爱国,毕业后想回马来西亚,为马来西亚的发展尽一分力,所以才会要求马来西亚承认中国教育文凭。好让他们的文凭是受到肯定的。
      两项任务指的是“培养爱国情操”和“协助华人融入多元种族的社会”。

      艾薇

      Delete
    2. 明白了^^谢谢解释~~
      Lena

      Delete
  3. 无可否认你用了很多其他文章所没有的论述,很好!:)
    至于新闻网站,除了《星洲》及《中国》报,其他电子网站如《南洋》,《光华》,《光明》等的新闻也不长。这些网站都有设立脸书,很多时候在脸书发表的新闻都只是重点。
    在每个部分加上标题会有画龙点睛的效果。
    整体上很不错!
    :)

    ReplyDelete
  4. 艾薇,
    《小娘惹》是新传媒的电视剧,不是纯属于大马华文媒体的。
    文章中有两次提到广告,广告的3大种族 以及 广告的标语,为什么你会用到广告这一块呢?

    “为了让这两项 “任务” 获得更完美的成效,华文媒体仍然有可以进步的空间。为了避免民众被网上的评论误导,对马来西亚产生厌恶之感,网民在网上毫无事实根据,纯粹为了骂而骂的恶意留言必须被控制。这些恶意留言应该被审核及过滤。”前首相马哈迪设立了多媒体超级走廊就是没有审核及过滤,那么如今推翻的话,岂能称为爱国呢?

    《爱国99原创合辑》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加油!

    “马来同胞过年期间可以在报纸上刊登一些关于他们的习俗与禁忌或制作关于我国各个种族的风俗习惯的纪录片”这也是一个很好的建议。我个人认为,报纸大可不必,电视媒体应该全力去实行。

    ReplyDele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