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22 July 2013

陆世敏:我看《我们要改变 We want to change》


摘要


古时,“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 这句话是指读书人即使足不出户,但只要博览群书,就能知晓外界发生的事。尔后时代变迁,这句熟语成了传统媒体的代名词——就算人们整天窝在家里,只要有接触到传媒,天下大小事无不尽皆收入囊中。由此可见,传统媒体在大众的心目中是不可或缺的,它为大众提供信息,潜移默化地左右他们的思想。直到新媒体崛起之后,“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 的含义再度产生变化——人们只要坐到家里,打开电脑网络,就能知道外面世界的新闻!新媒体的内容丰富,且拥有绝对的时效性。相较于传统媒体的单向传播,新媒体拥有互动优势,让大众更有参与感。在新媒体的冲击之下,传统媒体的影响日渐式微,大众对后者的信任度大幅度下降。有了新媒体的加持,加上信息民主化史无前例地赋予素人话语权,面子书上的专页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新闻专页、政改专页更以让人措手不及的速度成长着。现在的年轻一辈大多仰赖网上新闻,对传统媒体可谓不屑一顾。传统媒体遭打压已是不争的事实,数十年前在民间呼风唤雨的情形亦已不再,让人不得不感叹时代的瞬息万变。


漫步浏览粉丝专页


介绍

《我们要改变 We want to change》创建于 2010 年,以华语为主要语言,目前已吸引 194,409 位粉丝按赞(截至 2013年7月17 日晚上 10.16),505 大选前后粉丝人数激增尤其明显。就如专页的名字,版主秉持着 “改变” 的信念:“改变就是去做自己害怕做的事情;改变就是要敢于突破自己现有的舒适空间;改变就是做你过去不习惯做的事情!” 国阵自马来西亚独立以来就执政至今,人民对于它的政治模式已了然于胸,也开始产生厌倦之意。人民明知政府贪腐昏庸,却不愿狠下心来推翻官府,反而安于现状,对政治置身事外、不闻不问……一切都是出自于 “习惯”。也许,大家都怕 513 事件重演,也畏惧新政府成立后国家会动荡不安。于是,人民任由现任政府为所欲为,只能敢怒不敢言。以往国阵一党独大,在朝在野都无人能与之抗衡,现在民联逐步建立自己的江山,其支持率已与国阵不相上下。真正的民主,只有一步之遥。人民若要不一样的结果,就必须打破惯性与沉默,齐力为国家踏出一步,做出改变!

(a) 在第13届大选前后所扮演的角色及发挥的功能


大选前:


数落国阵不堪的嘴脸  塑造民联伟岸的形象

大选前,《我们要改变》充当受众的意见领袖,毫不留情地透露对国阵、马华的种种不满,并上载许多对其不利的图文和影片,煽风点火、一针见血地道出国阵执政以来的种种弊病,当然也少不了亲民联的影片,让受众求变的情绪更加高昂,更加倾向于支持民联。

认知一致性理论:选择性关注

《我》选择性的报道,也让受众选择性地关注资讯。此专页只专注于赞扬民联的种种好处和揭发国阵的种种坏处,仿佛前者是神圣无上的,后者是不堪入目的,令受众无法找到平衡点,心中的天秤完全斜向民联。

大选后:


代表广大民众鸣不平  化身正义使者抗结果

大选后余韵仍在,大家都在激烈地讨论大选结果。很多人都不认同这次的选举结果,并揪出大选中的种种问题,譬如幽灵选票、文冬停电、不退色墨汁等等,大声抗议选举的不公。《我们要改变》充当正义使者的角色,一一为受众分析揭露悬念之处,并公开人民抗议集会的影片,借此引起受众公愤,群起讨伐选举结果。

社会地位赋予功能

因大肆报道的关系,“文冬停电事件” 引起了受众的关注,在大选后成为面子书上最受瞩目的焦点,大家都在热烈讨论这个话题,更惊动了外国的媒体,在还没查清楚的情况下就播报了这则停电的新闻。

(b)例子:大选前


1. 图文并茂摧马华,绘声绘影毁蔡总 

这次的505大选,行动党来势汹汹,马华只能硬着头皮上阵。应选前气氛,《我们要改变》专页频频发布揶揄马华的图文和影片,把马华变得一文不值。其中一部短片更言之凿凿地揭发马华的谎言与恐吓招数,拿总会长作箭靶,用 “蔡CD” 暗喻蔡细历,亟力挖苦抨击其言论中的漏洞。

主角 “傻蟹” 向 “癫狗” 诉苦道,自从参加了马华 “要稳定,不要乱” 的宴会后,回来就周身不舒服。傻蟹说,“蔡CD” 在宴会上表示如果让民联当了政府,马来西亚必定会成为伊斯兰国,实施伊斯兰刑事法;他还恫吓,行动党为了做政府,不惜勾结伊斯兰党,出卖华人利益,一旦民联上台,伊斯兰党就会在国会修改宪法,成立伊斯兰国。癫狗驳斥说国阵在用“双头蛇”的招数,因另一边巫统在马来甘榜对马来人说伊斯兰党为了做政府,竟然勾结行动党,出卖马来人利益;如果民联上台,行动党就会成立基督教国。从这里可看出,巫统在恐吓马来人,马华则在恐吓华人。在 2001年9月29 日马哈迪宣布马来西亚是伊斯兰国时,马华并没有反驳,如今却高调反对伊斯兰国,其意可鉴。癫狗也纠正说,民联真正要成立的是 “福利国”,而国阵只能建立 “破产国”。其后傻蟹说蔡收到匿名信息,说如果严施伊斯兰刑法,大马就会破产,在云顶、大马彩、TOTO、按摩业等工作的 120 万华人将会失业。试问大马有 600 万华人,怎么可能有高达 120 万人从事以上行业?


短片的结尾提到华教问题、廉政方面、净选盟集会、关丹莱纳斯、边佳兰国光石化、自动执法系统等等课题,皆令马华的形象一落千丈。蔡细历不断在宴会上散播无稽荒诞的谣言和谎言,语无伦次兼歇斯底里,着实可悲。 此短片不但加剧动摇华人对马华的信心,也鼓吹华人在大选中扳倒马华、推翻国阵。


2. 满怀热血无处解,凭歌寄意抒衷情

这次的大选牵引着无数游子的心,他们都希望尽自己的责任投下手中的一票。数位网友的倾心之作《仰望》,把希望改变的心意谱成歌曲,将心声用歌声唱出来。这首歌主要是呼吁在外地的人们踊跃回家投票,为了下一代的幸福,珍惜手中的机会,投给正确的政党。虽然这首歌没有明言支持任何一方,但歌词中的 “勇敢画下那一张改变的曙光”、“终结那一章 让权力交换” 等都符合了“我们要改变”这一主题,暗示着他们的投选倾向。专页上载了这首悦耳的歌曲,巧妙地为选举作出宣传。比起文绉绉、严肃的宣传方式,这方法更能引起广大民众的共鸣,因为歌曲总能比训话更有感染力和说服力。

3. 铿锵有力抨政府,字字见血藏珠玑

倪可敏是民主行动党全国副财政,也是民联讲座会的常客。贵为辩论能手,他拥有无与伦比的口才和辩才。这短片记录的是他其中一场政治讲座会,片中的他在台上侃侃而谈,说话铿锵有力,内容大快人心,令人拍案叫绝。他抓住国阵的痛脚,道出国阵执政以来的弊病:华教问题、贪污腐败、政府人员的素质、自动执法系统的安排以及肮脏选民册,也提出民联提供的人民福利:国立大学不用钱、重整国家汽车税务、降低车价等等。专页上载这短片的用意明显,希望借助倪可敏烽火燎原的演讲魄力,让受众清楚了解国阵的种种弊端,继续支持之只会把自己的国家推入火坑,反之支持民联才是上上之策。

大选后


4. 突如其来一停电 满城风雨引侧目

这是一则来自台湾东森电视台的新闻,里面所报道的 “停电十分钟,一切已成空” 是影射大马第 13 届大选文冬停电事件,也是本国主流媒体所没报道的。这起在面子书上闹得沸沸扬扬的新闻,《我》这个专页也不例外地插上一脚讨论,引发受众的舆论。事件起源于五月五日当晚 8 点左右开票时,黃德的票数一路大幅度领先廖中莱 3至4 千票,但来到第 130 多个票箱时,廖中莱的票数开始追平,甚至反超黃德,现场气氛紧张万分。文冬国会共有 141 个票箱,黃德最终遭廖中莱以 379 张微差的多数票击败。这场变故盛传是因为国阵临时制造停电事故,以便能夠摸黑把 8 个票箱送进计票中心,导致成绩逆转。新闻在专页上曝光后,受众群起汹涌,齐声抗议肮脏选举,更因此引起了外国的高度关注。

5. 选举过程错漏出 全国人民抗不公

大选成绩出炉了,面子书上涌出一股黑色风潮,五月五被喻为是大马史上最黑暗的日子。因主流媒体报道严重偏向国阵、不平均的选区划分、社团注册局的偏袒、选民册的完整度、不透明政治献金和政党炒作种族课题等,令选举蒙上一层灰色。为抗议选举不公,民联在全国各地发起 505 黑色集会,成功掀起一波又一波的黑色浪潮。在《我》专页上的照片显示,约 5 万大马人在 Stadium Batu Kawan 参与集会,民众反应热烈。

(c)个人观点


2013年4月3日(星期三)上午 11时34 分,在国营电视台和电台的直播下,我国首相兼执政党国阵的主席纳吉•阿都拉萨,正式宣布解散第十二届国会,为马来西亚的第十三届大选铺路。大马历史上最受瞩目的大选,在大家的引颈长盼下,终于来到了。


此次的大选比 2008 年的 308 大选更具看头,国内外媒体和舆论一致认为,在反对党和执政党势均力敌的情况下,这场大选将是大马政权转移的契机。如今世界资讯发达,已历经了十二次大选的选民可以从各方面得到充足资讯,然后决定自己的投票倾向。《我们要改变》亦顺势潮流,在大选期间报道和炒作不同的课题,不断挑动受众的政治神经。


因周遭朋友的关系,我认识了这个专页。虽然我没有机会投票,但却十分关心这次的大选,一直都有在主流媒体上留意大选期间的新闻,《我》算是我第一个关注的新媒体。我本身十分喜欢版主在专页上的介绍:“改变就是去做自己害怕做的事情;改变就是要敢于突破自己现有的舒适空间;改变就是做你过去不习惯做的事情!” 这句话不只给了我们一个生活上的启示,最重要的是他点醒了我们,不要害怕政府,为了自己的所愿,在大选中把握手中神圣的一票。版主通常只会上载影片、图文等让受众自行评论,本身并没有什么激进的言论,也很少会留言。然而,从上载的资讯来看,此专页很明显地偏帮民联,并专挑一些煽动性的讽刺影片,不断重挫国阵(尤其是马华)的形象。留言的受众也是亲民联的一群,对于资讯内容,认同的就附言称赞,反对的就呛声辱骂,针对性十足。大选前硝烟四起,大选后烽火连天,期间《我》闹得不可开交。由此可见,版主和此专页的受众都是铁了心要 “改变” 的!自民联败下阵后,这股热血将会持续到下次大选。


(d)改进建议

忌沦为喉舌  应更为中立

主流媒体在大选期间因在报道上偏向国阵一方,沦为国阵喉舌而被大众讨伐,受尽千夫所指。《我们要改变》应该谨记教训,不要让其专页沦为民联的喉舌,把对民联有利的新闻无限放大,不利的则被过滤或美化了。所谓物极必反,受众可能一开始很受落,但久而久之就会对千篇一律的或吹捧民联、或诋毁国阵的资讯厌烦不已。专页为表公正,应举例说出民联的负面消息,譬如民联政府推行伊斯兰化政策后对华社的影响、柔佛行动党州主席巫程豪和公正党州主席蔡锐明之间的内讧等,以达成警惕作用,让受众了解到民联不是 “圣党”,它也是会有犯错的时候。受众应该和民联一起改进前进,而不是一味的把民联捧上天。如果不能做到 “知己之短,不掩人之长”,那 “改变” 只能沦为空谈。

谣言在误导受众  消息应再三查证

黄德的落败引来揣测,网上纷纷流传着一个谣言,那就是在选举成绩揭晓时,彭亨文冬总计票中心突然发生停电,并在最后关头戏剧性地冒出可疑票箱,导致选情翻盘。民主行动党候任议员邹宇晖澄清,那晚并没有发生停电事件,一切都是子虚乌有。这件事的影响力弗远,至今为止仍有人相信停电事件是真的。主流媒体在这次事件中作了很好的示范,那就是不刊登未经查证的新闻。《我》应该向主流媒体学习这点,在未确认消息的真伪之前不要挑起无中生有的舆论。

结论


在这次 2013 年的大选中,首投族共有 260 万人,占全国 1330万合格选民约五分之一,远高于五年前的 63万8000 人。民众,尤其是年轻人的政治意识逐年增加,除了是因为民联在2008 年获得选战佳绩外,新媒体的兴起也 “功不可没”。作为新媒体之一的面子书粉丝专页,更是获得时下年轻人的喜爱。大选期间,年轻人都爱在粉丝专页上汲取资讯。粉丝专页懂得如何运用年轻人的心理,知道反风是他们共同的倾向,所以在专页中多是登载毁灭性和刺激性的资讯,引起他们的共鸣。因此,新媒体是接触首投族最有效的捷径,打网络战自然成为了大选拉票的神兵利器。较之国阵偏向于利用国营媒体做宣传,民联显然在打网络战方面占了上风。



5 comments:

  1. 文笔不错!内容详细充足~
    喜欢你如何讲述“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新媒体崛起之前之后的意思~
    另外,喜欢你写的小标题,有意思~

    于菱

    ReplyDelete
  2. 内容充足完整,整体一致。文笔很好!!!
    好喜欢你的小标题,小标题表达了例子的内容。
    前言清楚说明了人民获取资讯的渠道的转变,也说出了传统媒体的隐忧。
    翊雯:)

    ReplyDelete
  3. 民联不是 “圣党”,民联也是会犯错这点我深深的同意,因为网络上一面倾向民联,即使有问题的地方,也会因为是民联所支持的也会受到袒护这点是非常不对的,大众应该更理智和冷静的判断是非对错。

    文伊

    ReplyDelete
  4. 文笔很精彩,让人叹为观止。呈现方式也相当整齐,让人一目了然也容易消化。我也非常喜欢小标题的设计,相当有趣且直接说出重点。我也认同如今年轻人过于依赖网络新闻,而不愿思考关于报道的真实性。渐渐地,这个社会大部分的年轻人都变得过于偏激,能理智思考的也没剩多少。这些国家栋梁将为国家带来怎么样的未来,光是想象便已让人觉得可怕。让人不禁开始思考,网络的发达对我国的发展究竟是利多于弊,还是其带来的伤害比较大?最后,再给你个赞!

    宥静>w<

    ReplyDelete
  5. 特别喜欢你的摘要,写得不错!还有小标题,总之整篇报告的文笔都很好,以及名句的运用人感觉更有说服力^^加上内容上的分析以及编排,让人不会眼花缭乱,感觉舒服。耀森

    ReplyDele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