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4 August 2012

林奕行:我看 “政治改一改,趣图看一看”




介绍


时代变迁,随着社群网站的崛起,人们将大部分的互联网活动都投入在这类型的网站,如面子书、推特、谷歌+ 等等。这也间接催生了大量的网络公民媒体,不同的是,它们都 “寄生” 在社交网上,并非独立网址的网站。由于主流媒体受到当权者压迫,而网络空间却相对自由及开放,促使马来西亚各语言的网络公民媒体百花齐放。

其中的 “政治改一改,趣图看一看” 便是一家伴随着时代潮流而兴起的华文公民媒体,根据其面子书的 “关于” 页面,它成立于2011年10月16日,至截稿为止共拥有 20,528个 “喜欢”。另外,其面子书专页也自称它是把政治课题和图文融合,让读者以另类的方式来关心政治,也欢迎转载经加工处理的图文,不追究版权课题,而管理员人数则不详。此外,其专页还置入了 “排行榜”、“聊天室”、“新闻” 和 “投票” 的插件,能够促进网民和读者的参与度。


特色


公民媒体的类型繁多,在报导的范围上可被分为地方性、全国性和世界性三大类(《全球崛起的公民媒体》,第26页)。基本上,“政治改一改”是属于全国性的,因为它发表的图文课题范围以马来西亚国内为主。


同时,它也是自主型的公民媒体(《全球崛起的公民媒体》,第29页),说明管理员的编辑自主程度高,可自行选择图片以进行加工处理,包括置入批判政府的字眼等等,而且无受到任何形式的打压;它在发布前所选择的文字内容多数转载自其他网络媒体(如:《当今大马》、《独立新闻在线》等等)或本地主流媒体的网站。大多数的文字内容所搭载的图片则未列明出处,只有少数的图片有注明来源。由此可见它的自力报导程度偏低,就连它的 “428大集会” 的图集都是取自《当今大马》的。


以下图片便是个例子,它经过编辑后置入了一些字眼,但其文字内容和图片的出处不详。

图一:发布于7月31日,晚上9时47分,图片及内容的出处未明。


整体上来说,“政治改一改” 是一家以编辑和修改图片为主的公民媒体。


基本功能


“政治改一改” 在报导非政治性新闻时,会相对的温和些许,它特意放大社会课题,如罪案类型的新闻(8月1日,晚上11时14分发布的图片 “闯霸市抢金店,6匪40秒夺1万金饰”),先不谈隐性目的,最起码它旨在提醒大众读者对周遭事物要多加留意及小心,因而发挥了公民媒体应有的功能。至于隐性目的可能在于制造读者对警察的不信任感。


该专页也积极发布网友们提供的题材,譬如网友 Choon Meng 提供关于刮刮乐集团出没的消息和照片,经过专页管理员的编辑,在照片上注入了 “刮刮乐集团合法化?竟可长驻怡保霸市一周年?执法单位在睡觉吗?”,再经由读者们的分享,也符合了公民媒体收集与传播的角色和功用。

如何影响民主?悲观主义说


公民媒体本应该秉持公正报导、不偏不倚、客观的精神,并且关注主流媒体所忽略的心声,最后使无党派的公民社会崛起,形成一把不可忽视的声音,以达致制衡的功用。不过据现实来看,这条路还很遥远......


a. 倾斜的报导
乍看 “政治改一改” 所发布的图文内容,不难发现大部分都有政治倾向的,只报导对在野党有利的资讯,同时也将具有讽刺性的字眼置入图片内,以让读者直接对执政党产生负面想法。譬如它最近推出的 “政治领袖瞧一瞧” 系列,目前已来到系列四,从纳吉、慕尤丁、黄燕燕,到最新的蔡细历,人物清一色只针对国民阵线(执政党)的领袖。


其中系列三是旅游部部长黄燕燕,发布于7月31日,下午3时45分,该图片里的 “黄燕燕” 被特意改名成 “黄厌厌” 这种含有贬义成份的字,数颗门牙也被涂成黑色,再来就是将她的脸移植在两名性感女郎的脸上,外加几句她早期说过的话:“拉Bag窃案多!要买那种一拉就断的Bag”、“我讲山埃没有毒” 和 “性感睡衣”。


有些则是间接性的,例如在8月1日,晚上9时22分发布的一张汽车内部的图片,写着 “车内拥有盗版,罚款400”,这会引发读者对警方和内政部的批评。以上两个均是对国阵不利的例子。


另一边厢,人民联盟则获得了截然不同的待遇。7月31日,下午9时6分,“政治改一改” 发布了一幅槟州港口的图片,并附上州首长林冠英紧握拳头、面带笑容的照片,图片下方阐明:“让槟州人民自己来决定,是否赞成槟州港口私有化”,这颇有试图塑造他为伟大的 “救世主” 之嫌。


试问以上的做法对民主有何帮助?此颇为不平衡的报导方式不但无法促进国家民主的发展,反而造成反效果,读者永远只接受到一方的正面资讯,以及另一方的负面讯息。民主的其中一项前提是,接受双方正确的资讯,让人们自己判断对错,显然的,上述的举止只会使民主停滞,甚至倒退。


因此,它应该加以平衡报导,减少对国阵的消极式报导,增加对民联的批判性内容,这样方能让读者看清双方的好与坏,还可针对某课题进行辩论,这才能分辨是非,读者不致于盲目地支持某个政党。


b. 相同立场资讯的来源
如今的资讯爆炸的时代,随手可得,但问题在于读者不喜欢搜寻讯息,而是通过媒体来获取资讯,即方便又省时,可是这堆讯息都经由媒体的筛选,它们的立场往往控制了讯息来源的类型。读者们又爱阅读与本身拥有相同想法的资讯。根据美国哈佛大学的教授 Cass Sunstein 的论点,此现象被称为“回音室”,即观点相同的读者聚在一起,接受着同样性质的资讯。


看看 “政治改一改” 的面子书专页所“喜欢”的其他11个专页,其中6个专页的特质雷同,分别为 “当今大马”、“廉明新政”、“我们全力支持民行”、“柔佛要改变”、“廉政资讯网” 和 “我的甘榜,由我做主”;3个是新闻媒体专页 “马来西亚星洲日报”、“星洲日报大北马”、“光华日报”;其余的两个专页“ALAMT” 和 “CooLED” 是关于音乐和科技的。可见反政府声音的比重之大,也反映出这家公民媒体的政治倾向。


与此同时,读者们的留言也是一致性的,7月30日,下午3时零2分,该专页上载了一张图片,显示两个人正在燃烧国阵的旗帜,而背景正是布城首相署办公楼,图片上方写着“国阵你完蛋了!”。读者的留言性质也是一样的,如:“因果报应”、“最好玩完”、“In The End” 等嘲讽性的回复。


上述例子完全符合了 Sunstein 教授的 “自己人说给自己听” 说法。所以,专页的管理员在事先筛选图片题材方面不应该有任何的标准,题材的来源必须多元化,自然而然便能吸引不同的读者群,增加 “喜欢” 专页的人数,当一个全民的公民媒体。
建议


“政治改一改” 面子书专页的 “投票” 插件如同虚设,里头都是一些来自台湾的繁琐议题,管理员应该重组所有的插件,将该有的功能发挥到淋漓尽致。比如说直接在面子书专页设立投票的问题,这样才能让读者更容易留意到投票处,提高读者的民主参与度。另外,它的 “新闻” 插件也必须报导本地的新闻为主,而不是台湾的消息。


结论


整体而言,马来西亚的华文网络公民媒体的还处于开发阶段,素质偏低,追根究底,问题就出在公民教育方面的不足,一些公民媒体转载他人新闻内容时竟然不会注明出处,这与盗窃他人作品没两样,就像 “政治改一改”,看得出该专页的管理员是业余的,加上粗俗的表达方式,只会阻碍公民媒体的健康发展。总之,公民媒体幕后管理人的教育和文化水平,需再提高,以减少辱骂文化,进而提升公民媒体的发展层次。



10 comments:

  1. 写得不错,非常仔细,很多细节都有想到,继续加油。

    ReplyDelete
  2. 为什么总觉得你写的东西都有一定的深度?!感觉上我好像在看评论那样..
    很独特!!详细~~不错!!

    ReplyDelete
  3. 你是把该专业的特点、公民媒体角色和你的观点放在一起讲是吧...
    不错不错..
    你列出了该专业很多不足之处或缺点,很好!
    但是,你给的建议好像有点少哦~
    加多一点建议可能会更好~

    加油~

    ReplyDelete
  4. 我倒觉得比上次的作业退步了,尤其是建议那部分,确实不够。而且也只有两个悲观主义分析,也是似乎不足。

    ReplyDelete
    Replies
    1. 备注:去掉“也是似乎不足”里的“是”。

      Delete
  5. 你好,我是“政治改一改 趣圖看一看”的管理員之一,而“政治改一改”也不過是我的其中一個政治專頁平臺。這樣說應該可以讓你比較清楚“政治改一改”了吧?它只不過是一班對政治熱心的網民傳政用的平臺,而大家雖然政見不完全相同,但起碼的基層共識,就是“改朝換代”。

    所以請別玩這種左右插縫的遊戲~ 比如說:報導客觀=就被說成沒主見;報導主觀=又被說不夠平衡、客觀等。(政治改一改,趣圖看一看這個名字應該已經很清楚帶出我們是主觀性報導的)

    這種批判手法,我只認同一點:就是網民的公民意識還是初步階段,不然也不會那麼多人看不出你的文章問題所在。只一昧附和,確實是沒有自己的主見。我們作政治圖,不要求有媒體的專業性,做圖上帖的那十多位管理員是沒有薪水拿的,完全是自由發揮,反映自己及網民對政事的看法。對此,我認為主觀性很重要,就像一個政黨,必需要有自己的政治立場及意識形態,不然只會被看做搖擺不定的投機黨而已。

    最後謝謝您的批判,我會轉告其他管理員以自我研討一番 :)

    ReplyDelete
    Replies
    1. 您好,

      我是拉曼大學講師王振文,同時也是教授這門課的講師。衷心感謝你的指點與看法,其實這也正好是我們一直努力討論的點:究竟應不應該用專業媒體的標準來要求/衡量公民媒體(如:客觀、公正、平衡)?如果答案是yes,那會否太苛刻?如果答案是no,那究竟又會對民主發展帶來正面抑或負面的效果呢?

      很感謝有【政治改一改,趣圖看一看】與其它同類形網頁給本地媒體注入新氣息,但由於臉書發展得太快了,所以究竟接下來該怎麼走,也許我們還真需要好好想想。要加油哦!

      振文

      Delete
  6. This comment has been removed by the author.

    ReplyDelete
    Replies
    1. 其实追根究底,大家要认真思考的是为什么FB传政网页会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 如果大马是个媒体制度公平的国度就不会有那么多人在网上搜索资讯。看看报章对国阵和民联的篇幅报导就略知一二。【最好的参考例子是第一次双王会(林冠英和蔡细历)辩论的报道,和有关709.428的新闻】

      Delete
    2. 您好,

      臉書的崛起確實在一起國家成功推動民主改革,究竟同樣的事情會不會在馬來西亞發生?我想這也是許多人關注的。但這份作業的目的是要讓學生動腦筋想想,如雨後春筍般冒現的臉書專頁,究竟應該扮演公正無私的公民媒體角色,還是政治立場鮮明的Propaganda,才能有效推動本地民主進程呢?

      Dele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