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4 August 2012

葉思盈: 我看 "我們要改變 we want to change"




前言


媒体集团化和政治的打压导致传统媒体在报导许多新闻,尤其是有关政治的新闻时会有所偏袒,只报导事实部分的内容,使大众对传统媒体缺乏信任和严重的不满。然而,随着科技的进步,网络的功能也越来越广,让民众拥有了发表言论的平台,在任何事情上都可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在这些民众当中,有一部分的人非常主动和积极地收集新闻和资讯,对所收集到的资讯进行分析,然后再以自己的方式报导有关新闻并广泛地传播出去,而这些民众就被称为公民媒体。他们为大众提供了更正确,可靠,宽阔地信息及不同与传统媒体的独立。


公民媒体介绍


《我们要改变 we want to change》的照片非常有趣,一只大鱼吃小鱼,可是当这些小鱼团结起来后,就可以反吃大鱼。此专页有意提倡团结的重要性,同时也呼吁人民看清现实,珍惜手中的一票,为了马来西亚的未来,要勇敢做出改变。这个面子书专页认为 “马来西亚本是个非常安全,安宁及和谐的国家,然而国家严重的贪污问题,治安的腐败,司法不公,人才外流,言论限制,民主受胁,通货膨胀等等问题!还有政客玩弄种族言论,造成种族与种族之间的猜疑!” 这种种原因使我国无法成为一个民主的国家,只有积极做出改变,才能让国家更进步。


特色


《我们要改变 we want to change》已被 83万人 “赞”,相信这是因为该专页的言论非常直接,一针见血,毫不留情的写作手法吸引民众阅读。每个句子仿佛都有情绪,煽情的写作风格更吸引人,而且能引起共鸣。


公民媒体角色


《我们要改变 we want to change》为了呼吁人民投票,不要再被国阵的承诺蒙蔽双眼,珍惜手中的一票,并且将票投给对的政党,于是报导了很多有关大选的新闻,希望人民看清国阵的真面目。



该专页以这张图片呼吁民众不要把票投给国阵,原因是投国阵就是等于自挖坟墓。稀土和核电都是属于辐射型,并且对生物及人类的身体健康和基因都会有负面的影响,然而国阵却允许这两者在我国建厂,给人民的健康带来威胁。只有改变,让国阵下台,人民的健康,安全和利益才能受到保障。当然,一个人的票数算得了什么,所以《我们要改变 we want to change》努力宣传,希望人民可以理解团结的重要性,做出明智的选择,每个人都用手中的一票做出改变。


《我们要改变 we want to change》非常支持民联,专页报道了许多有关民联贡献的新闻,同时也报道了很多国阵的丑闻和失误。该专页经常小题大做地报道国阵及首相的失误,表示国阵和首相连做一点小事都会出错。由于该媒体偏袒民联,并相信只有支持民联,让民联当上政府,才能实现他们想要改变,于是经常用煽动性的字眼来讽刺及嘲笑,影响国阵及首相的形象。


此外,《我们要改变 we want to change》不只是关心政治课题,同时也非常关注社会新闻。在报道其他政治新闻时,专页都是以图片说明一切,字面上的解释只有几句话,然而在报道社会新闻时,却有不同做法。专页锁上转的社会新闻,除了精彩的图片以外,也提供了说明和解释,较详细地报道新闻内容。《我们要改变 we want to change》在这方面做得很好,因为没有多加任何评论在文章里头,虽然有运用煽情手法,但整体上还算合理。


观点与建议


《我们要改变 we want to change》和许多公民媒体一样,报导传统媒体不敢和不能报导的新闻,不同的是该专页表现得有点太过偏激。在报导社会新闻方面做得不错,但是在报导政治新闻时就比较像是在批评和讽刺政府。该专页只报导国阵的丑闻和失误及民联的贡献。这其实就像是成了民联的喉舌一样,就算提供了很多传统媒体没有报导的新闻内容,但公民媒体也忽略了不少新闻。


这样的公民媒体其实在作风方面和传统媒体没什么分别。如果说传统媒体的言论自由被政府限制了,在报导国阵和民联的新闻时会偏袒国政那一方,可这公民媒体何尝不是呢?因为不满传统媒体言论备受限制而创办了这个公民媒体,在专页用讽刺的字眼报导国阵的失误和丑闻,把事情小题大做,制造话题,煽动民众一同在专页谩骂。



“动物园马戏团表演开始。。。
鸡:怎样钻的?不是为了大选我才不做这样的东西
马:快点啦,我要去买包包了啦。。。”
《我们要改变 we want to change》在专页上传了这张照片,并把照片解释成动物园的故事。虽然对很多人来说是非常有趣的一个笑话,但这不就是在玩弄别人的形象。



“雪州民联为的是人民,国政为的是朋党” 写下这样一句话,许多读者会在不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而盲目相信公民媒体所写的一切或是完全看不懂。该媒体应加以解释,让读者能够在了解整件事情的情况下,自己进行思考与分析。


《我们要改变 we want to change》在报导国阵和在民联的新闻时,不应该只报导单方面的消息,比如只报导国阵的 “坏”,和民联的 “好”。无论时哪个政党,好的一面或是坏的一面,公民媒体都应该报导,而并非选择性地报导。公民媒体应该公平公正地报导所有新闻,清楚交代事情的来龙去脉,并且把自己的个人意见及评论和报导区分开来,让读者可以自己做出判断,有机会自己分析事情的对与错。如果公民媒体在报导新闻时过于着重与自己的意见,在读者还没来得及分析新闻的时候,已被作者的评论影响,这样就没有办法达成民主。


结论


《我们要改变 we want to change》在成立了两年的时间内,获得了83 万人的关注。 由于该专页提倡的是改变,新闻报道上较反对国阵和首相是可以被理解的。然而,该专业即使有任何的不公正,却也提供了民众获取资讯和发表言论的平台,也做了公民媒体的基本原则,让民众以不一样的方式和氛围获得的资讯。



王楨瑩:我看 "忠政快訊"




『忠政快讯』面子书专业简介与特点


由于我国许多传统媒体及其运作的新闻体制都被政府操控,无法履行媒体作为第四权的重要义务,他们都成为政府政党的宣传工具,封锁不利于政府的新闻来源和报导不实的新闻。随着信息与科技的民主化,促成公民媒体的诞生,以实现公民想要自行发声、自力传播的愿望。许多民众陆续在面子书上创立专业发挥公民记者的角色,当中『忠政快讯』就是其中一个公民媒体。


『忠政快讯』于 2011年9月4日在社交网站——面子书上成立,成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民众阅读时事新闻,及参与发表相对我国时事发展的看法。根据『忠政快讯』的面子书专业洞察报告,显示这个专业最受欢迎的一周是在 2012年4月22日至4月28日。当时,该专业的团队前往428黄绿大集会,并在第一时间上载影片及照片告诉民众现场的状况,受关注率极高。该专业除了自制图片配合文字来抨击政府及分享热门的时事课题,也转载了其他公民媒体专业的新闻。该专业勇于报导传统媒体所没有报导的新闻及民生问题,使得该专业的浏览次数和粉丝人数持续增加。目前,该专业累计的按讚粉丝人数已达到 74,930人 (数据摘自2012年7月28日,晚上11时前)。


『忠政快讯』扮演了公民媒体角色:


批评与揭发传统媒体不敢报导丑闻及报导失衡


由于马来西亚的传统媒体都被政府所拟定的《印刷及出版法令》操控,所以他们都不敢刊登不利于执政党的新闻。本地报业集团都会把自家的新闻先过滤,将那些不利于执政党的图片及字眼抽掉或删掉,甚至 “扭曲” 新闻内容或直接删除整篇新闻。相反的,『忠政快讯』则大胆地批评及揭发这些受政府打压的传统媒体为了维护执政党的形象而不敢报导丑闻及 “美化” 新闻内容及图片。例子:马来西亚燕农公会在 2012年7月29日下午号召全国近千名燕农,在诗布朗再也沙菲拉俱乐部出席“救我燕农签名抗议大集会”,全力反对垄断市场的燕窝出口程序,同时在大会上通过5项建议提案,以向政府提出诉求。当时,集会者都拿着横幅抗议,其中有 “狗官马上收购” 的横幅。结果事发隔天,世华媒体集团旗下的报章:《中国报》 和 《南洋商报》在自家的新闻图片,将 “狗官” 这两个字打上马赛克,《星洲日报》则以 “通过5提案,求首相拯救” 这段句子来遮盖这两个字。『忠政快讯』为了让公众知道新闻图背后的 “精华”,就自制了图片来揭发这些报章将“狗官”这两个字和谐掉,还嘲讽他们的做法都是政府官员的遮羞布。此外,『忠政快讯』还批评 《中国报》 制造假新闻图片,新闻图片竟然会出现一只 “女鬼”,误导受众及让他们相信那则新闻。


 


平面与电子媒体报导失衡 网路分享还原事发真相


净选盟3.0和绿色盛会3.0和平集会成功在 4月28日号召25万人走上街头,向政府诉求公平、公正的选举制度以及无辐射家园,成为了国内外媒体的焦点,隔天也登上了本地各家媒体的头条新闻。一直由执政党与其利益集团所掌控的马来报以及英文报,在 428过后的头版头条上,只放大了集会者推翻警车,拳打交通警察的照片,同时以严厉的字眼作为标题尝试污名化这一场和平集会,但却没有针对推翻警车等提供相关事实报导,而且一字不提警方向集会者发射水炮以及催泪弹,也丝毫不提警方殴打民众及记者,并且完全掩盖集会者的声音,意图明显地要诱导没有参与集会的读者相信,这是一场暴力的集会。此外,本地各家电视台新闻,如:ASTRO AEC的 《新闻报报看》 也没有叙述报导净选盟主席安美嘉和集会者被攻击。而『忠政快讯』的团队为了维护公众的知情权,将他们当时亲身参与及所目睹的现场情况分享到专业上。他们上载图片及影片来告诉民众真相,同时也欢迎有参与的民众分享经历及发表意见。


『忠政快讯』为弱势群体发声 向患难者伸出援手 





『忠政快讯』除了分享时事新闻和热门课题以外,也为弱势群体或患难者,希望能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本地大多数的传统媒体都以利益为优先考量,比较常报导名人或较有影响力的大人物的新闻,着重显著性。至于一些有关弱势群体的新闻,传统媒体会比较不重视,甚至不报导这类型的新闻。『忠政快讯』转载了一则 《光华日报》 的新闻,有关一名患再生障碍性贫血症的女生急需血小板和一笔庞大的手术费。该专业把这则新闻分享出去,希望公众能发慈悲心,慷慨解囊。此外,『忠政快讯』也帮助失踪者的家人分享了寻人启事,希望借着面子书的力量来号召公众寻回失踪者。 


扮演号召民众的角色





『忠政快讯』也扮演了公民媒体号召民众的角色,号召民众踊跃参与在7月14日举办的全国公投反稀土活动。该专业也提供各州地区的投票地点及负责人的联络电话,呼吁民众支持这项反稀土活动,积极参与此运动,“赶走”稀土。此外,配合 709净选盟2.0大集会一周年日,『忠政快讯』也号召民众参与由创意集会的网络组织Killthebill.org 所举行的烛光游行,号召群众穿黄衣,从独立广场走到 709大集会的原订地点默迪卡体育馆,以行动提醒全体大马人,勿忘记这次全民上街的历史集会。该网页也呼吁所有参与这个烛光游行的人士维持和平和秩序,提醒民众勿携带任何有政党党徽及组织标志的布条、标语牌和旗帜。以避免 428所发生的 “悲剧”重演。相反的,传统媒体没有扮演号召民众的角色,因政府施压而没有呼吁民众参与有关反稀土厂或支持净选盟的活动。


观点与建议:


恶搞图片、人身攻击执政党与政治人物





由于网络公民媒体不受政府所拟定的法令操控,所以『忠政快讯』在自家面子书专业上上载恶搞图片加上带有讽刺性的字眼,公开对执政党与政治人物展开人身攻击。我个人非常不认同该专业的负责人的做法,觉得该专业似乎是为了提升专业的知名度而不惜上载自制的图片来吸引网民关注。『忠政快讯』推出了 “政治明星脸” 系列,将我国副首相丹斯里慕尤丁的脸蛋与牛头做比较的照片上载在涂鸦墙上,暗讽他像一头牛,并号召网民一起嘲讽。该专业的负责人还 “明知故犯” 在分享照片的当儿,留言写着:“我们虽然不鼓励以貌取人或人身攻击,但还是强忍不住不得不说他们实在是太神似鸟”。他们这种做法简直就是蓄意贬低政治人物的形象。『忠政快讯』作为公民媒体不应该违反新闻伦理,应避免人身攻击考虑当事人的感受,因为该专业的做法是非常不道德的,对涉及的政治人物相当不敬。


信息未审先判 、新闻来源模糊 


『忠政快讯』作为公民媒体虽发布了传统媒体所不敢报导的信息以及补充或更正主流媒体的错误,但他们的立场有点偏激,在信息还没传递给民众前,都会自制图片、加入个人看法或评论,以宣泄他们对政府的不满。此外,这些评论却带有煽动字眼,间接影响社会舆论,造成网民也盲目跟风加入谩骂行列,网络暴民持续增加,反政府声浪越演越烈。该专业的新闻来源有时候也很模糊,让我和其他网民无法分辨他们所发布的新闻或信息是真的还是假的。『忠政快讯』的负责人滥用“信息民主化” 的便利,把一些课题都小事化大,还分享其他专业贬低政府和高官形象的信息。『忠政快讯』应该当一个公正的公民媒体,需平衡报导、不偏任何一方,不应只批评或揭发执政党的负面新闻,而隐瞒在野党的负面新闻。


结论:


总的来说,『忠政快讯』充分发挥了公民媒体的角色。由于马来西亚的传统媒体受到《印刷及出版法令》操控,使到民众都透过公民媒体来发表对政府的不满及抨击政府的政策。这也造成马来西亚大多数的公民媒体都是反政府的。这种特别 “反风” 现象在外国是非常少见的。虽然公民媒体提供一个自由言论平台及信息给民众,但民众也需懂得分辨是非及避免暴力言论,以免 “网络言论暴力” 的文化渐渐成为马来西亚的文化。



楊寶雲:我看 "忠政快訊"




前言:


随着科技的诞生和迅速地发展,加上出现了不公平事件,人民也向往民主化的风气之下,而衍生了公民媒体。公民媒体的出现使到社会上有了不一样的声音,一直被埋没掉的民声。而所谓的公民媒体是指非专业记者或公民从不同的地方收集、报导和传播信息包括分享在社交网站、部落格、影片网站(youtube)等等。面子书专页 “忠政快讯” 是其中一个活跃的公民媒体网站。它于 2011年9月4日开办。目前有74969个网民对此赞好,而有 41976正在讨论这专页。(为2012年7月29日,下午4.00点正的数据)。而这网页的宗旨是让网民看到记者被压制而不能被报导的时事新闻,同时也是个平台让网民发表对国家时事的意见和看法。最经,它也制造和使用了插图和设计对白,搞笑而带点讽刺的手法去传播信息,使到整篇新闻更有趣,更有可看性。


公民媒体角色:


公民媒体顾名思义是公民成为记者去传播信息的一种解释。所以公民媒体能够补助传统媒体更有时效性地报导新闻。由于网络可以无限的使用且可以快速地把信息传播出去,相比于传统媒体,从编写、筛选新闻、印刷到出版都需要用上一段时间才能够完完全全地把信息传播给读者。例如:在今年的7月31日,“忠政快讯” 转发了一则讲述在蒲种IOI MALL 底层停车场劫匪企图破镜打枪!但是幸亏该车主有贴上防爆贴纸,否则后果不堪设想!的一个消息。这些信息都是由公民媒体代替传统媒体报导出来的。因为记者是不可能 24小时都在执行他本身的任务,也不可能第一时间赶到案发现场,所以这时公民媒体就发挥了他们的角色,就是以最快的速度把有关信息传播给大众,让他们提防打枪事件再次发生。


由于很多时候传统媒体都会面对公司的压力,政府的压力等等。所以有时候他们都无法非常客观、中立地去报导新闻。虽然说新闻一定要真实,但并不代表是事实的完全真相。所以公民媒体就能够提供一个平台让群众去了解和探讨不同视角的新闻和信息,甚至有可能是贪污、滥权等传统媒体所不敢报导的。例如:今年 428 BERSIH 3.0黄青大集会中,公民记者就把警察殴打人民的照片发布在 “忠政快讯” 的专页上,并以 “警察攻击平民百姓的铁证 !”为标题。而这些照片传统媒体已经被警告不能够报导出来。当传统媒体在现场拍摄警员殴打人民的时候,他们被警方要求删除所拍到的照片,否则不能离开,同时也被警员殴打。警方滥权的行为统统都被公民记者完全地拍下并发布在网上。同时,“忠政快讯” 发布后就引起了一阵骚动,也造成一时的舆论,也影响人民对警方的看法。


428 大集会警员殴打人民


此外,公民媒体也创造人与人之间的对话机会。当公民媒体把信息发布在专页时,网民看到后就针对有关报导而分享他们的意见和看法。之后就分享给其他网民,一传十,十传百,越来越多不同的声音和舆论出现,从中就制造了对话机会,互相分享意见和看法。例如,在今年的 8月1日的贴子中讲述 “政腐就是要捉反對貪污的人而放過真正貪污的人,要不然他們那些貪污的狗官就要去坐牢” 这个课题才短短几个小时就有 20几个回应。由此可见,公民媒体制造了许多让其他人有发言、给与意见和看法的平台,让他们也觉得有参与感。相比于传统媒体,如报章,读者只是被动的接受者,记者写什么,他们就看什么,完全不知道读者的想法如何。读者也会认为他们没有参与感,久而久之媒体与读者的关系仅仅只是传播者和接受者罢了,而传统媒体缺乏与读者的互动,所以一直得不到读者的偏爱,永远只停留在一个阶段而已,没办法改革。


公民媒体绝对是一个让传统媒体自我反省和进步的一个媒体。因为公民媒体都是在补充传统媒体的不足,甚至有些地方性新闻传统媒体都没有报导,可是公民媒体会报导。而公民媒体的报导绝对是对传统媒体的一种强大的威胁。此外,公民媒体也会谴责犯错的传统媒体工作者。例如,在近期发生的星洲日报总主笔罗正文涉嫌抄袭中文报而被迫辞职。这件事全部都是先由公民媒体所报导,而 “忠政快讯” 在这件事上带点讽刺语气去谴责抄袭者。这样的一则业者丑闻真的狠狠地打了星洲日报一巴掌。从这件事上面,相信他们会好好反省,且应该不会再犯了。


公民媒体也正扮演着号召民众的角色。由于现在有太多的不公平事件发生,造成和平集会也越来越多了。当活动需要号召人民出席支持的时候,公民媒体就开始在网页上招募群众出席有关活动。比方说最近的 729大集会,华社为了争取在关丹开办独中而举办的大集会,要不是公民媒体通知和号召民众出席,相信也不会成功地举行。而且参加那个集会的人数高到 7千位那么多。




观点和建议:


虽然在要求民主的范围上,公民媒体绝对是功不可没。可是以 “忠政快讯” 的方针来分析的话,其实我觉得这专页是不能与民主画上等号。因为它所报导新闻和信息的尺度真的非常煽动的,会激起民怒。而且大部分的新闻都是反政府,反国阵为主。而且我觉得在一片谩骂声中写出来的新闻和信息的可信度都是值得我们质疑的。加上因为是非专业人士写的新闻,所以用词方面都比较粗俗。他们也时常使用讽刺的字眼去讽刺国阵的政治人物。有时候,他们制作一些插图和加上几个讽刺的 “设计对白”,的确能够吸引人们去点击游览。如果只有几个就会觉得很有趣,可是如果有太多的话我就觉得太泛滥了。让我觉得他们就真的只有批评政府的声音,而这些声音也大大地掩盖了其他需要我们关注的声音。例如,弱势社群的声音是我们应该关注的,而不是一味打压政府,批评政府。所以换句话说,“忠政快讯” 是一个完全反政府的公民媒体专页。比方说,它之前发布对马华的不满,说马华是烂政党等还变骂边讽刺马华无能和靠华人选票当了55年的寄生虫等等。如此粗俗和煽动形式的报导方式只会造成华社会越来越讨厌马华。




可是它也有值得称赞的一面,那就是勇敢大胆地去批评政府。完全不畏惧强权,不停地批评政府,甚至到了有点过火的地步。然后就是不受任何管制,完全达到有言论自由和新闻自由,要说的可以说、要分享的也可以分享。其实公民媒体还使到年轻一辈的人民也逐渐地开始留意政治课题。比起公民媒体还没崛起的时代,只有专业人士或上了一定年纪才会关心政治课题。而现在有年轻化的趋向很大的可能是因为公民媒体所发布的新闻都是比较简单易明的,就是使用插图再配上几行字。加上现在的人是不喜欢看有太多文字的读物。所以有了公民媒体,他们有图看图、有视频就看视频,简直方便、简单多了。


最后,希望 “忠政快讯” 尽量保持客观,不要一直主观地认为那个党派不好,那个党派好。做新闻就是要保持中立的态度,不要让读者认为你有偏帮谁的意思,也必须平衡报导。比方说,当你报导了民联骂国阵,同时间也必须报导国阵如何回应,那么才能够提升公信力。再来就是尽量不要用那么煽情的句子去激起民众,就比如一些有关种族的敏感课题,这会增加人民之间爆发冲突的危险性。此外,也尝试不要在自己制作那些插图,虽然那个是其中一个卖点,但是这种加入了自己本身的主观思想,会影响到其他读者的情绪和观点,整个社会风气也会受到影响。


结论:


总的来说,公民媒体的崛起是可以跟科技发达画上等号。因为有了科技,民众才可以透过各种管道从收集和传播信息。也因为有了科技,公民媒体的功能也就快与传统媒体画上等号。但是以目前看来公民媒体还是又很大的进步空间,所以传统媒体应该暂时不会被取代,但并不是不会被取代。如果传统媒体还是保留自己那一套的话,不进步,那么传统媒体还是有可能被公民媒体取代的,那个只是时间上的问题。



謝依霖:我看 "忠政快訊"




面子书专业介绍


所谓的公民媒体就是一个或一群非专业非受雇于主流媒体的记者把所看到的新闻、拍到的照片和影片传达给受众。有时称为独立媒体、另类媒体、非主流媒体1。


《忠政快讯》,这个面子书专页在 2011年9月4日开始创立。它的创立宗旨是为了保障国内的新闻自由并希望政府马上停止干预国内媒体的运作,欢迎受众阅读时事新闻,及参与发表对我国时事发展的看法。


《忠政快讯》认为马来西亚的平面媒体必须面对政府许多不利于媒体新闻自由的法令和钳制各媒体的厉害武器。该面子书专页立志可以促请政府马上停止干预国内媒体的运作以保障我国的新闻自由。坚持维护人权、自由、民主和正义。口号是团结人民的力量。该网页共有 75111人赞好,42100人则在讨论该面子书专业。


《忠政快讯》的特点和它所扮演的公民媒体角色


1. 由于马来西亚华人来自不同籍贯,不同籍贯说不同的方言。《忠政快讯》的版主在发贴时也不时采用方言,体现出本地华人多元籍贯的特色。一般的传统媒体都不会使用方言,而是采用汉语。因此使用方言是《忠政快讯》的特点。
例子:有酱的国家政府,真是 “上帝也抓狂”,问你怕未。


2.《忠政快讯》身为公民媒体,因此不易为政府部门控制,它经常把某些不被传统媒体报道而人民又非常关心的新闻告知受众,把人民的知情权和发言权都大幅度提升。相比之下,一般的传统媒体因为受政府管辖,某些对人民有切身关系的新闻都会被封盖而导致人民无法获得所有信息,人民的知情权和发言权也因此而受到限制。因此《忠政快讯》成功扮演监督政府,弥补传统媒体不足的公民媒体角色。


例子:2012年5月27日(星期日)《忠政快讯》报导在槟城有个叫Kamunting的城市,城市里有间拘留所会把某些大胆抨击政府的政治人物、记者和网民囚禁起来。


2005年国际人权观察组织(Human Right Watch)报道该拘留所有警察殴打被拘留者,并且脱他们的衣服对他们做出一些凌辱虐待的行为。该组织抨击大马政府用内安法令控制人民,并讽刺大马政府若不改掉这些违反人权的行为,将难以达到2020宏愿。


这些报道平时难以在传统媒体的报道下看到,所以鲜少人会知道此事。但是《忠政快讯》大胆地把这些新闻告知受众,使受众对政府的一举一动无所不知,成功做到监督政府的功能。


3.《忠政快讯》在报道新闻信息时不时刊登了一些图片以引起受众的注意力,这些图片有别于一般的照片、有些是卡通图片加上文字、有些是风景画加上文字、也有些是照片加上文字。一般的传统媒体通常只会在副刊才会刊登插图,而且鲜少使用卡通图片或风景画,即使使用插图也不会在图片与照片里加上文字。因此使用文字插图是《忠政快讯》的特点之一。
例子: 
该报道是在2012年7月31日(星期二)发布,借助上述图片反俄对马华。


4. 《忠政快讯》的特点是懂得使用刊登图片之后呼吁认同的受众按 “赞” 或分享的途径探测受众的意见。相比之下,一般的传统媒体只会使用传统的手法如呼吁受众拨电或在网页上留下意见来得知受众的看法。《忠政快讯》使用这种方法不但显得它的版主居有创意性,而且也能更快及明确地探知受众的观点。
例子: 
上述的图片是在2012年7月31日(星期二)发布,借图得知受众对马华和华教批准关丹独中批文内容的意见。


5.《忠政快讯》公然抨击马华和马华旗下的《星洲日报》,这是一般的传统媒体不会做的事。为了避免得罪政府或政治家,一般的传统媒体都不会公开抨击他们。自从发明了网络之后,公民新闻不但能补充或更正主流媒体的错误,更促进了公民媒体和主流媒体的批判性对话2。而事实证明《忠政快讯》的确很成功地做到了这一点。
例子:在2012年7月30日(星期一)的几篇报道中抨击马华,责骂马华是狗官。把《星洲日报》的名字恶意改称《腥臭日报》,并时常批评《星洲日报》。


观点+建议


1. 尽量做到平衡报道,避免偏向任何一方。    
媒体是监督政府实行立法权、司法权和行政权的第四权,身为一个性格成熟的新闻从业员应该尽量做到公平的报道,并且避免偏袒任何一方。受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有自己判断事实的能力。《忠政快讯》的立场显而易见经常都是不满国阵而偏向民联,当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决定,大选之前为自己满意的一方打气或把自己的意见告知他人也是常事,这是见怪不怪的。但是《忠政快讯》是一个新闻从业员,分享意见归分享意见,在报道新闻时把自己的意见也加进新闻的内容就变得不恰当了。虽然《忠政快讯》是面子书专业媒体,有别于一般的传统媒体,但是如何改新立异总不能把媒体的界线给忽略。


2. 报道新闻应该使用礼貌的字眼,避免使用一些粗俗的字眼。
一个新闻从业员在报道新闻时往往会把自己的性格赤裸裸地展露在受众眼前,媒体在报道新闻的同时应该注意自己的用词。虽然对政府不满,也不应该使用 “狗官” 二字辱骂。第一没有礼貌并贬低身份,政府再错,《忠政快讯》这样一骂就变成是该面子书专业的错。第二教坏受众,媒体的一举一动可以影响受众的思想和言行举止,受众看完该面字书专业后可能会误以为不满一个人可以 任意辱骂别人,形成不良风气。第三影响受众安全,虽然《忠政快讯》还没因此而被检举,但是万一政府秋后算账,受众在网页上的留言随时会使受众陷入困境。


结论


以前中国的革命派和保皇派来马来亚创办党报以寻求人民的支持,在报道新闻时辱骂另一方,这是在1907年至1909年南洋总汇报(保皇派宣传报)和中兴日报(革命派宣传报)笔战时才发生的事,没有想到2012年的今天居然还有人使用。


公民媒体的产生是为了弥补传统媒体的不足,传统媒体受控于政府或幕后老板,公民媒体成功摆脱这些操纵,把更多的新闻信息带给受众。


基于公民媒体不曾或鲜少接触媒体的守则,因此大多数公民媒体在报道新闻时都会把自己的意见加进报道中,殊不知这样做是有违一个新闻从业人员的专业。如果所有媒体都仿效这个做法,那么受众究竟是在接受媒体的新闻信息或是媒体的观点?一个渗了媒体受众的新闻信息能算新闻吗?如果受众只是在接受媒体的观点而并非新闻信息那么媒体还能算媒体吗?


公民媒体只追求跟自己相同的声音,忽略了和自己意见不一样的声音,这样并没有实行真正的言论自由,却是在把 “自己说给自己听”,成为不实不扣的 “回音室” 或 “资讯虫” 3。


如果公民媒体再不重视这一点只怕媒体的责任会日渐改变甚至被忽略。这个现象只怕不限于发生在马来西亚而是全世界。


参考资料
1 台湾网络公民媒体简介-王昭文(新使者杂志The new messenger 第121期)公民记者力量大
2 公民媒体乐观主义者-Peter Dahlgren, 全球化发展与民主进程研究学者
3 公民媒体悲观主义者-Cass Sundtein, 哈佛大学教授

林奕行:我看 “政治改一改,趣图看一看”




介绍


时代变迁,随着社群网站的崛起,人们将大部分的互联网活动都投入在这类型的网站,如面子书、推特、谷歌+ 等等。这也间接催生了大量的网络公民媒体,不同的是,它们都 “寄生” 在社交网上,并非独立网址的网站。由于主流媒体受到当权者压迫,而网络空间却相对自由及开放,促使马来西亚各语言的网络公民媒体百花齐放。

其中的 “政治改一改,趣图看一看” 便是一家伴随着时代潮流而兴起的华文公民媒体,根据其面子书的 “关于” 页面,它成立于2011年10月16日,至截稿为止共拥有 20,528个 “喜欢”。另外,其面子书专页也自称它是把政治课题和图文融合,让读者以另类的方式来关心政治,也欢迎转载经加工处理的图文,不追究版权课题,而管理员人数则不详。此外,其专页还置入了 “排行榜”、“聊天室”、“新闻” 和 “投票” 的插件,能够促进网民和读者的参与度。


特色


公民媒体的类型繁多,在报导的范围上可被分为地方性、全国性和世界性三大类(《全球崛起的公民媒体》,第26页)。基本上,“政治改一改”是属于全国性的,因为它发表的图文课题范围以马来西亚国内为主。


同时,它也是自主型的公民媒体(《全球崛起的公民媒体》,第29页),说明管理员的编辑自主程度高,可自行选择图片以进行加工处理,包括置入批判政府的字眼等等,而且无受到任何形式的打压;它在发布前所选择的文字内容多数转载自其他网络媒体(如:《当今大马》、《独立新闻在线》等等)或本地主流媒体的网站。大多数的文字内容所搭载的图片则未列明出处,只有少数的图片有注明来源。由此可见它的自力报导程度偏低,就连它的 “428大集会” 的图集都是取自《当今大马》的。


以下图片便是个例子,它经过编辑后置入了一些字眼,但其文字内容和图片的出处不详。

图一:发布于7月31日,晚上9时47分,图片及内容的出处未明。


整体上来说,“政治改一改” 是一家以编辑和修改图片为主的公民媒体。


基本功能


“政治改一改” 在报导非政治性新闻时,会相对的温和些许,它特意放大社会课题,如罪案类型的新闻(8月1日,晚上11时14分发布的图片 “闯霸市抢金店,6匪40秒夺1万金饰”),先不谈隐性目的,最起码它旨在提醒大众读者对周遭事物要多加留意及小心,因而发挥了公民媒体应有的功能。至于隐性目的可能在于制造读者对警察的不信任感。


该专页也积极发布网友们提供的题材,譬如网友 Choon Meng 提供关于刮刮乐集团出没的消息和照片,经过专页管理员的编辑,在照片上注入了 “刮刮乐集团合法化?竟可长驻怡保霸市一周年?执法单位在睡觉吗?”,再经由读者们的分享,也符合了公民媒体收集与传播的角色和功用。

如何影响民主?悲观主义说


公民媒体本应该秉持公正报导、不偏不倚、客观的精神,并且关注主流媒体所忽略的心声,最后使无党派的公民社会崛起,形成一把不可忽视的声音,以达致制衡的功用。不过据现实来看,这条路还很遥远......


a. 倾斜的报导
乍看 “政治改一改” 所发布的图文内容,不难发现大部分都有政治倾向的,只报导对在野党有利的资讯,同时也将具有讽刺性的字眼置入图片内,以让读者直接对执政党产生负面想法。譬如它最近推出的 “政治领袖瞧一瞧” 系列,目前已来到系列四,从纳吉、慕尤丁、黄燕燕,到最新的蔡细历,人物清一色只针对国民阵线(执政党)的领袖。


其中系列三是旅游部部长黄燕燕,发布于7月31日,下午3时45分,该图片里的 “黄燕燕” 被特意改名成 “黄厌厌” 这种含有贬义成份的字,数颗门牙也被涂成黑色,再来就是将她的脸移植在两名性感女郎的脸上,外加几句她早期说过的话:“拉Bag窃案多!要买那种一拉就断的Bag”、“我讲山埃没有毒” 和 “性感睡衣”。


有些则是间接性的,例如在8月1日,晚上9时22分发布的一张汽车内部的图片,写着 “车内拥有盗版,罚款400”,这会引发读者对警方和内政部的批评。以上两个均是对国阵不利的例子。


另一边厢,人民联盟则获得了截然不同的待遇。7月31日,下午9时6分,“政治改一改” 发布了一幅槟州港口的图片,并附上州首长林冠英紧握拳头、面带笑容的照片,图片下方阐明:“让槟州人民自己来决定,是否赞成槟州港口私有化”,这颇有试图塑造他为伟大的 “救世主” 之嫌。


试问以上的做法对民主有何帮助?此颇为不平衡的报导方式不但无法促进国家民主的发展,反而造成反效果,读者永远只接受到一方的正面资讯,以及另一方的负面讯息。民主的其中一项前提是,接受双方正确的资讯,让人们自己判断对错,显然的,上述的举止只会使民主停滞,甚至倒退。


因此,它应该加以平衡报导,减少对国阵的消极式报导,增加对民联的批判性内容,这样方能让读者看清双方的好与坏,还可针对某课题进行辩论,这才能分辨是非,读者不致于盲目地支持某个政党。


b. 相同立场资讯的来源
如今的资讯爆炸的时代,随手可得,但问题在于读者不喜欢搜寻讯息,而是通过媒体来获取资讯,即方便又省时,可是这堆讯息都经由媒体的筛选,它们的立场往往控制了讯息来源的类型。读者们又爱阅读与本身拥有相同想法的资讯。根据美国哈佛大学的教授 Cass Sunstein 的论点,此现象被称为“回音室”,即观点相同的读者聚在一起,接受着同样性质的资讯。


看看 “政治改一改” 的面子书专页所“喜欢”的其他11个专页,其中6个专页的特质雷同,分别为 “当今大马”、“廉明新政”、“我们全力支持民行”、“柔佛要改变”、“廉政资讯网” 和 “我的甘榜,由我做主”;3个是新闻媒体专页 “马来西亚星洲日报”、“星洲日报大北马”、“光华日报”;其余的两个专页“ALAMT” 和 “CooLED” 是关于音乐和科技的。可见反政府声音的比重之大,也反映出这家公民媒体的政治倾向。


与此同时,读者们的留言也是一致性的,7月30日,下午3时零2分,该专页上载了一张图片,显示两个人正在燃烧国阵的旗帜,而背景正是布城首相署办公楼,图片上方写着“国阵你完蛋了!”。读者的留言性质也是一样的,如:“因果报应”、“最好玩完”、“In The End” 等嘲讽性的回复。


上述例子完全符合了 Sunstein 教授的 “自己人说给自己听” 说法。所以,专页的管理员在事先筛选图片题材方面不应该有任何的标准,题材的来源必须多元化,自然而然便能吸引不同的读者群,增加 “喜欢” 专页的人数,当一个全民的公民媒体。
建议


“政治改一改” 面子书专页的 “投票” 插件如同虚设,里头都是一些来自台湾的繁琐议题,管理员应该重组所有的插件,将该有的功能发挥到淋漓尽致。比如说直接在面子书专页设立投票的问题,这样才能让读者更容易留意到投票处,提高读者的民主参与度。另外,它的 “新闻” 插件也必须报导本地的新闻为主,而不是台湾的消息。


结论


整体而言,马来西亚的华文网络公民媒体的还处于开发阶段,素质偏低,追根究底,问题就出在公民教育方面的不足,一些公民媒体转载他人新闻内容时竟然不会注明出处,这与盗窃他人作品没两样,就像 “政治改一改”,看得出该专页的管理员是业余的,加上粗俗的表达方式,只会阻碍公民媒体的健康发展。总之,公民媒体幕后管理人的教育和文化水平,需再提高,以减少辱骂文化,进而提升公民媒体的发展层次。